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科教老師 教大家「玩」科學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鄒莉台灣新竹報導)從新竹高中退休的老師謝迺岳,是國內知名科教老師。他表示科學教育應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才能生根,把養樂多罐、飲料罐鑽幾個孔,配上吸管,就能變成鼻笛或吹管樂器。並鼓勵大家做田野調查,可得第一手資訊,因天地間都有科學,從生存、生技、生活、生命的角度研究,更發覺是上帝的最佳創作。

謝迺岳指出客家、原住民的科學,是國內學習科學兩個失落的環節,一直以來我們都採用西方的科技文明來代表科學的學習範疇,似乎都是跟隨者。事實上我們有很好的科技文明,從原住民文化與客家文化中,在製作的樂器、童玩中,都看得到他們的智慧。

謝迺岳非常感謝新竹中學能提供四間教室,與科學城社區大學補助經費,佈置了原住民館、客家館、光學館、玩具館4間科學館,期盼學生、教師和社區大眾,都常造訪,來此DIY。更希望這種迷你科學教室能分布在台灣各處,如螞蟻雄兵能互相交換資訊,讓小朋友發覺科學原來是這麼有趣,都在生活當中,又兼顧環保。

曾是科學資優班的老師,帶領學生參加科展,屢屢獲獎的他卻表示,資優科學教育是教難的,學生沒有成就感,學習產生困難,由討厭而拒絕學習。如能利用科學這門學科讓學生有成就感產生興趣,帶動對所有學科都有興趣,進而對世界產生熱忱。因此著手推廣科普(科學普及)教育,讓每個人都能「玩」到科學。先從(有趣)到發覺科學確實是(有用)的,並能(有效)改善生活,以恆心毅力著手研究(有心),更由自己擴散到他人、到萬物(有情),這五有理論也是謝迺岳一直努力的目標。他語重心長的表示,生物演化成這個面貌,都是經過很多的挑戰,然後找到最適的模式,也都經過很多前人智慧的累積,抱持感恩的心,將精華的好東西繼續傳承給下一代。


謝老師在玩具館介紹利用科學原理製作各種有趣的玩具。(攝影:鄒莉/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