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居住同族裔社區 加拿大歸屬感弱

人氣 18
標籤:

【大紀元6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芳、周行多倫多報導)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其多元文化政策使世界上不同族裔的人在一起能夠和平相處。而本週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居住在少數族裔集中地區的成人移民感覺對加拿大的歸屬意識較弱。華社領袖也表示,新移民要想真正融入加拿大,需要多參與主流社會的活動。

參與這項研究的維多利亞大學社會學教授吳征(音譯,Zheng Wu)發現,居住的地區少數族裔越集中,感覺屬於加拿大的成人移民越少。吳征指出,對於成人移民,他們生活在哪裏的確重要,在本族裔地區和團體內的生活經歷減緩了他們融入主流社會的速度。

該項研究還發現,對於那些移居加拿大的兒童,以及移民的孩子和後代,在哪裏居住並不那樣重要。

居住地影響第一代移民加拿大歸屬感

生活的地區對第一代移民的加拿大歸屬感有強烈影響,吳教授解釋,如果第一代移民生活在多族裔地區,並只有10%的同族人的地方,他歸屬加拿大的感覺較強。但當第一代移民搬到同族人較多的地方,他的歸屬感則降低。

住在大多倫多地區北約克西區的阿里木萊從土耳其來加拿大25年,但一直住在土耳其社區,他的朋友都是土耳其人,沒有當地人,他在家與朋友說土耳其語。因土耳其與加拿大有很大的文化差異,特別是對孩子的教育,他對加拿大仍然感到不適應。

研究人員還發現,第一代移民,無論他們是白種人或有色人種,均會感覺不適應。但是,如果在加拿大長大或出生的有色族裔,就沒有不適感。

士嘉堡居民徐太太移民時,兒子2歲,女兒5歲,他們和本地孩子一起完成小學、中學、大學,已經完全把自己當作加拿大人,思維方式和本地西人沒什麼區別。

吳教授稱,考慮到有色族裔,只有成年移民不同,其餘的人對居住地和歸屬感沒有問題。

多種因素對移民歸屬感起重要作用

在調查中,研究者使用兩個相關但不同的問題來衡量被調查者的社會融合程度:「你歸屬於加拿大的感覺有多強?」和「你因為種族、文化、人種、膚色、語言、口音或宗教感到不舒服或不適應有多久?」

通常情況下,以往的研究者把被調查者簡單地分成移民或本土出生兩類。吳征指出這種分類,忽略了移民是成人還是是兒童,並在加拿大長大這兩類人非常不同的經歷。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查看「第一代」成人移民,「1.5代」或兒童移民,在加拿大出生、至少有一名移民家長的「第二代」和在加拿大出生和其父母在加拿大出生的「第三代人」等不同類型的族裔人士。吳教授稱,以往的研究簡單地提出在加拿大居住的時間長度與歸屬感之間的關係。但他的研究發現,諸如種族、教育、年齡以及居住地等個人屬性起著重要作用。

吳和他的合著者、維多利亞大學的謝麥爾(Christoph Schimmele)以及加拿大統計局的侯峰(Feng Hou),使用2001年人口普查數據和2002年加拿大統計局的民族多樣性調查,調查了生活在4000多個社區的2.1萬名的參與者。

華社領袖:參與主流及其他族裔活動

加拿大主流社團「安省密西沙加中區獅子會」首位華裔會長的移民溫一山稱,要想被主流社區及其他族裔認同,必須參加他們的活動。華人社區的活動也要邀請他們來參加。

多倫多台灣商會會長林正恩也表示有同感,他很讚賞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的包容能力,認為它能使不同種族、宗教及政治背景的人在一起生活,很了不起。林正恩經營了14年的汽車維修廠,70%的客戶是白人及其他族裔的人,華人、日本人及韓國人只佔30%。他說:「了解當地不同族裔的文化與我的生意有關係,這樣才能使服務符合他們的口味。」

融入加拿大 要靠自己努力

多倫多居民楚先生移民來時住在安省的一個小鎮上,沒找到工作,對加拿大社會也不了解,整天在家沉浸在互聯網世界。雖然他的住處不是華人聚集地,但他漸漸地發現自己很害怕接觸社會,以及和其他人打交道,英語水平下降很多,甚至和西人房東相處都有困難。

後來,楚先生開始參加政府舉辦的幫助新移民就業的學習班,開始接觸、了解加拿大,心情開朗很多,也很快找到一份工作。他說:「即使居住在西人社區,自己把自己封閉在家,也會感到不適應移民生活。對新移民來說,重要的是走出家門,努力融入加拿大。」

徐太太也表示,她剛來時,就下決心參與社區活動,和西人接觸,她說:「不和社區接觸,怎麼能學好英語?建立日後美滿生活,一定不能窩在唐人街。」徐太太還表示,她知道一些老華僑數十年在唐人街生活,不會說英語,也無法融入加拿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人物特寫:安德魯.傑.施瓦茨曼
少數族裔傳媒出版展開幕 政要祝賀
把握商機 與政府做生意
新研究:白人居城裏 少數族裔居城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