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晨:一座座水庫告急全怪天災嗎?切勿諱疾忌醫

汪永晨

標籤:

【大紀元7月22日訊】今年的1月到6月,在全國範圍內地質災害發生的件數同比增長932%,這是一個巨幅增長的數字。僅僅在2010年7月14日這一天,我們在媒體上就看到:安徽全省有5座大型及26座中型、1105座小型水庫超汛限水位。13至14日,江西已有12座小型水庫出現險情,7.4萬人被迫緊急轉移。

其實,1975年8月,河南省駐馬店地區的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以及兩座中型水庫和58座小型水庫在短短數小時內相繼垮壩潰決,受災人數1100萬,死亡人數2.6萬,經濟損失近百億元。時任水利電力部部長錢正英就說了: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受災面積最大、死亡人數最多的大水災,是水利工作最慘痛的教訓。

可是,駐馬店水庫的潰決到底引起了我們中國人多大的重視,這個水利史上最慘痛的教訓我們又是如何面對的呢?在今年大澇大災中,我們卻還看到另外一些報導:山西運城苦池水庫曾經被稱為保障運城幾十萬人生命財產安全,及鹽池安全的最重要的防汛骨幹工程。然而在今年7月,一個由煤老闆投資一億元建成的遊樂園,赫然在庫區內出現。此外,庫區內已經建成的別墅共有11棟,還有15棟別墅已經打好了地基。水庫庫區為什麼會建起遊樂場和別墅群,有官員解釋說,是因為苦池水庫當年乾枯,已經被降等為蓄滯洪區。類似的違章建設還出現在江蘇鎮江,當地為了兩幢豪華別墅,堤壩竟被人推低1.5米。而在河南鄭州尖崗水庫的防洪大堤上,成排的小產權房在大肆建設,公然銷售。

水庫一般有三種職能:防洪、灌溉、發電。其中有些完全就是為了防洪修建的。但是在今天的水庫中,卻建起了別墅和數百米長的商業街等永久性建築。

我國水庫眾多,對國民經濟作用巨大,功不可沒。造成今天有那麼多病險水庫的原因不論主觀客觀,天災或人為,就不在此深究冗述,有病就要看、治,有險就要排除。這不應有什麼疑義。可是近年來,我們每每只是在夏天看到對水庫潰壩的預警,而沒有對水庫為什麼如此凶險原因的解釋。這些年又加上了冬天水庫也缺水的旱情。連三峽這樣的大壩工程也要冬天蓄水、夏天洩洪。那些需要水和需要分水的河湖水庫又怎麼辦呢?水庫屬公益性項目,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打「短、平、快」。這也是現在的又一種說法:可是我們分析一下中國現有的水庫,有多少還是為了防洪和灌溉的呢?2008年10月汶川地震後,我們綠家園發起了「江河十年行」行動,走在岷江上,看到幾乎所有的水庫都被震毀,而這些水庫全是水電站。2009年,「江河十年行」再走岷江時,這些被震毀的水庫都在修復。可是剛修好的橋因山體滑坡又斷了。剛修好的路就開裂,旁邊立著牌子:地陷危險,請繞行。

我們國家的法律中有「信息公開條例」、有「環境影響評價法」,可是這些水庫重新修建的危險性有多大,老百姓不知道,更沒有任何渠道參與發表意見。水庫裡建了別墅,那當初建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花那麼多國家的錢修的水庫,怎麼就全乾了呢?河流本是自然流淌的,建了水庫阻斷了它的流淌,這和河裡沒有水了有沒有關係?大旱時的解釋是天災,大澇時讓人們知道的只是哪裏哪裏受了大災,多少水庫的水位在上漲,在漫壩……及千篇一律,一勞永逸的解釋:全球氣候變化,老天爺的罪過。

今年,在全國範圍內地質災害發生的件數同比增長932%時,如果這樣的災害只歸於天災,不好好想想有多少是人禍,大災之後,只是不惜血本地救災,過後任憑水庫幹著,那人民的生命安危和國家的財產還經得起這麼折騰嗎?

切勿諱疾忌醫,這是老話,卻是能治病的。包括大病,關鍵是我們想不想治。

──轉自《南方都市報》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江西13座水庫漫壩 數萬人被洪水圍困
三峽水庫將迎來建成後規模最大洪水
青海病險水庫面臨潰堤「2千年一遇洪水」成笑柄
江西鄱陽百年大暴雨 近百座水庫漫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