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日曬雨淋高危險 台道班工揮汗護鐵道

人氣: 28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4日報導】(打拚的勞工,有你真好!系列報導之一)(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4日電)「鐵道在颱風天被水淹,我們還是要冒著風雨搶修」,資歷40年的台鐵道班工羅秀榮說,養護鐵道的工作不論日曬雨淋,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才能讓列車安全平順通行。

許多民眾很喜歡搭乘火車旅遊,因為可以舒服的坐在車廂內,輕鬆悠閒的欣賞窗外的風景,台鐵推出的環島之星觀光列車因此獲得熱烈迴響,但當列車平穩的在鐵軌上奔馳時,可能鮮少有人知道,舒適的旅程是道班工辛苦揮汗所換來的。

「早期道班工隨身攜帶的裝備包括十字鎬、鐵鎚、圓鍬、畚箕,再帶一些道釘備用」,羅秀榮說,這些裝備其實平時拿並不感覺重,不過在大太陽下,沿著鐵道徒步查線10公里,背著這些裝備時,「就會知道什麼叫做重」。

道班工工作最累的時候,就是遇到颱風搶修的狀況,羅秀榮說,「往往3天3夜沒有辦法睡覺,因為必須趕工修好鐵道,讓列車能夠安全通行」。

其實工作勞累也不僅颱風天而已,東線鐵路汰換鐵路橋時,「輕一點的鐵橋1座大概重約7、8公噸,較大的甚至重達20公噸」,羅秀榮說,當時都是完全以人力和簡單的設備,一吋一吋移動鐵路橋進行汰換工作,速度緩慢且危險性又高。

羅秀榮拉起左腳褲管,腳踝露出淡淡的疤痕,「這是起道千斤頂倒下來壓到的,當時腳踝骨折,痛得叫不出聲音來」,道班工因為工作受傷比比皆是,甚至還有人在汰換鐵路橋時,摔下河床重傷。

道班工白天約需沿鐵道查線10至20公里,清晨出發來回一趟大約5個小時,晚上還要趕工抽換鐵軌和枕木,經常須從夜間工作到隔日清晨,危險性更高。

民國95年3月10日凌晨,5名道班工和電務工在花蓮崇德火車站外進行養護工程時,遭疾駛而來的自強號列車當場撞斃,羅秀榮至今都還記憶猶新。

鐵路設備和科技進步非常快,火車的行駛速度更快、更安靜,羅秀榮說,其實這對於專心工作的道班工危險更大,「因為能夠應變的時間更短」。

13年前考上道班工的黃智新回想當初第一次查線時的情景,他說,「那次是在東線鐵路金崙隧道內查線,當時發現列車已進入隧道,我一時緊張,忘了跑進避車孔,人就緊緊的貼住隧道壁,列車距離我的身體約30公分疾駛而過,可以說真的是死裡逃生」。

道班工遇到的驚險狀況相當多,黃智新說,有一次在進行鐵道養護時,原本以為列車已按時刻通過,沒想到起道千斤頂把鐵軌鉤上來時,列車卻突然出現,大家拚命死踹硬敲才把設備移開,當時也是驚險萬分。

早期道班工除了須注意施工時的危險外,老鳥道班工還會特別提醒菜鳥,當看到列車來時,要趕快「逃離」鐵道,最好躲得遠遠的。

黃智新笑著說,「早期火車車廂的廁所沒有處理設備,乘客的排泄物是直接排出車廂,經常列車通過後,一坨一坨的『米田共』就出現在鐵道上」;羅秀榮說,早期的道班工常常是在「米田共」中工作,有時候還會被車廂丟出來的玻璃瓶砸中。

「鐵道養護工作真的很辛苦,尤其是枕木換都換不完,以前枕木爛掉受損就必須更換」,資歷38年的道班工楊順安說,「現在則是把木質的枕木更換為較堅固的PC枕,這些都是需要道班工流汗一根一根的抽換」。

更換為PC枕以後,道班工的工作也沒有更輕鬆,楊順安說,「現有的37公斤鐵軌也陸續要更換為更重的50公斤鐵軌,甚至未來還可能要與西部鐵道一樣,更換成60公斤的鐵軌,讓行車更平順、平穩,工作好像永遠做不完」。

「鐵道養護工作永遠都不能停,時時刻刻都在進行」,羅秀榮說,不論風吹日曬雨淋、白天或是夜晚,道班工隨時待命養護鐵道,「讓乘客能夠安全舒適搭乘火車抵達目的地,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