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問題產品罰責 坊間疑杯水車薪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婕綜合報導)大陸公佈家電召回規定草案,並提高汽車召回相關處罰的徵求各方意見,目前大陸召回的產品包含汽車、玩具、食品、藥品等五大類。但坊間認為該草案偏重罰責,處罰並不能對受到傷害的消費者有實質助益。

草案表明,今後,生產者如果不停止生產銷售存在缺陷的家電產品,將可能面臨最高3萬元的罰款。同時,生產者還應當承擔對其缺陷產品的賠償責任。

另外,汽車召回新條例大幅度提高了對隱瞞缺陷責任生產商的處罰標準,罰款可高達貨值的一半;卻未看到與消費者損害的相關賠償條例。

有人質疑,草案中看不出和消費者損失的必然聯繫,這顯然嚴重影響新條例的公信力和殺傷力。

違規產品多 罰責難保消費者安全

2008年的三聚氰氨事件嚴重危害了嬰幼兒健康,雖然官方說要賠償,但實際是,至今許多父母們抱著求告無門的孩子,面對著伴隨終身的毒奶遺害,悲哀的不知如何面對孩子的未來。

現代大陸民間的食品製造商,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在食品加工中屢見不鮮。媒體曾曝光過餐飲場所的自製鮮榨飲料大多是由各種食品添加劑勾兌而成,沒有任何營養。在一些食品批發市場,製作果汁、花生漿、核桃漿的各種食品添加劑隨處都可見。如在製作橙汁的添加劑外包裝上標註的一連串配料中,有砂糖、香精、食用膠、誘惑紅、檸檬黃、酸味劑、檸檬酸鈉、已二稀酸鈾鉀等,卻沒有一個「橙」字。

在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或濫用食品添加劑,食品製造業中,雖已有食品召回法或罰責,但仍無法遏止違規食品的製造,和無辜的消費者。

據官方統計,中國每年實際發生的食物中毒例數在200萬人次以上,其中有相當比例是由違禁食品添加劑引起,如2005年蘇丹紅事件、2006年瘦肉精事件、2008年三聚氰氨事件等。

故有人認為,罰責在其次,如何遏止違規產品,和保護受害的消費者,才是最重要的。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亮肌拋光 去角質讓肌膚自由呼吸
台PVC、PP業者:被迫赴中國設廠
惡夢將臨?巫巫茲拉將入侵全世界
鉛含量超標 美召回逾十萬條兒童腰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