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潛艇到世界最深海溝的美國人沃爾甚

人氣 23
標籤:

【大紀元7月9日訊】(美國之音報導)50年前,一位年輕的美國海軍上校和一位瑞士科學家創造了歷史,開創了一項至今沒有被打破的記錄。他們乘坐特里亞斯特號潛艇下沉11公里,到了世界上最深的海溝。

對唐.沃爾甚來說,1960年他跟雅克.皮卡爾的那次歷史性的沉潛成了他後半生海洋探索和科學發明的先奏。

唐納德.沃爾甚50年後仍探險 沃爾甚身在北極

唐納德.沃爾甚上世紀30年代在舊金山附近長大。他的最早期記憶包括從他的伯克利山的家中觀望舊金山一項龐大的建設工程。

他說:“當時在那裏建設的是金門大橋。我看著各式各樣的船從舊金山海灣駛出,向西航行,消失在西方的地平線下。我當時一個勁地納悶,不知道那邊究竟有甚麼。大約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是我大約七、八歲的時候,我開始對海洋產生了興趣,想探索海洋。”

沃爾甚1954年從美國海軍學院畢業。1958年,他被分配到特里亞斯特號潛水艇執行任務。當時,世界上只有兩艘那樣的深海潛艇。他的任務是在加利福尼亞外海對那種可以自行推進、自由下潛的潛水艇進行試驗。試驗下潛的深度越來越深。

US NHHC特里亞斯特號在深潛之前

沃爾甚說:“後來,他們告訴我,他們計劃把潛水艇拖到關島,讓它下潛到海洋最深處,下潛到大約7英里深的海底。這一下子讓我警醒起來。我知道我會參加那次任務。”

特里亞斯特號現在已經成為華盛頓的海軍博物館的永久展品。這艘深海潛艇長16米多,有扶手,有瞭望塔,看上去像是普通潛艇。

沃爾甚說:“它基本上應當說是一個水下的氣球。它有兩部份。一部份是氣球,就是這長筒狀的物體,裡面充滿了比水輕的物質,是航海汽油。油是漂浮在水上的,這樣,潛艇就有了浮力。在氣球下面是一個艙室,用來裝載脆弱的人。”

艙室是一個14噸重的鋼球,直徑只有兩米,上面有一個直徑半米的塑料窗可以向外瞭望。艙室很小,只能容納兩個人。

跟沃爾甚一道參加特里亞斯特號歷史性沉潛的共同駕駛員是瑞士科學家雅克.皮卡爾。特里亞斯特號是他的父親奧格斯特.皮卡爾設計的。

NOAA沃爾甚中尉和皮卡爾在潛艇艙室

1960年1月23號,他們兩人駕駛特里亞斯特號沉潛到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

他們的成功沉潛為海底探險活動打開了大門。沃爾甚謙遜地表示,他只是抓住了一個機會。後來人接踵而至:

“我們確實是在今天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的各種深海潛艇上看到我們當年的影子。因為很多東西是我們當年開發的。要記住,我們當年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開天闢地第一次。倒不是因為我們是甚麼先驅者或發明家,而是需要逼著我們發明。我們需要甚麼東西,我們就只好去發明甚麼。”

沃爾甚長期在海軍服役,參加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指揮過潛艇,擔任過海軍部長的政策顧問和助理。他1975年退休,隨後接受了南加州大學的一個職位。

國家地理學會沃爾甚接受國家地理學會的最高榮譽獎哈巴德獎

沃爾甚說:“我在那裏建立了一個新的研究院,專門研究海洋和海岸。我擁有海洋研究的學術學位,官職是院長。”

沃爾甚也是海洋工程學終身教授。他在學術界工作了8年。這位退休海軍艦長後來繼續追求他的潛水愛好。他還是私人飛機駕駛員、探險家,參加過幾十次海洋深潛活動,以及極地探險活動。

沃爾甚說:“按照我的定義,探險就是付諸行動的好奇。人們可以看到甚麼東西,並產生好奇心。但是,假如你是一個探險家,你就想弄清楚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東西,以及這樣的東西是如何運轉的。或許,你還會提出一種試驗,檢驗你的假說。對我來說,探險就是刨根問底,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沃爾甚今年78歲了,依然充滿活力。他住在俄勒岡沿海地區,擁有自己的諮詢公司。他最近訪問華盛頓,接受了兩項嘉獎。一項是海軍的傑出公共服務獎章,一項是國家地理學會的最高榮譽獎哈巴德獎。

自從沃爾甚和皮卡爾下潛到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之後,還沒有其他人下潛到那裏,儘管有一些遙控的潛水艇到過那裏。沃爾甚讚揚這些技術進步,但同時感歎世界上最深的洋底依然沒有人探索,而且載人和無人駕駛的深海潛艇屈指可數。

相關新聞
研究:最富有不一定最幸福
美國民眾紀念7月4日獨立日
美國史上具有意義的七月四日
美國全國慶祝7月4號美國234週年國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