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學抄襲攻防戰升溫 監測軟件普及

標籤:

【大紀元7月9日訊】(美國之音報導)近年來愈來愈多美國大學啟用抄襲監測軟件,學生的抄襲無所遁形。然而,這種用科技對付科技的作法引發了法律爭議,不少人也質疑,大學與其花錢抓作弊,不如加強知識產權教學。

*大學歎:還沒入學就抄襲*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MBA項目,今年有30名申請人不約而同在論文寫作部份抄襲網上文章,系裡認為事態嚴重,宣佈明年將啟用抄襲監測軟件。

賓州州立大學MBA項目此舉,使它成為美國第一個公開承認將抄襲監測軟件應用於申請入學的項目。

這30名申請人中27人因為抄襲明顯,直接遭到學校拒絕。另外三人在重寫論文後,其中一人被錄取。賓州州立大學MBA項目今年一共有700名申請人,大約200人被錄取。

美國之音 王南大學餐廳

賓州州立大學MBA項目招生主任瑪欣克維奇指出,論文寫作是他們深入認識申請人的機會,他們通常以此決定是否要面試申請人。她指出,還在申請入學階段就作弊,後果不堪設想。

瑪欣克維奇說:“這種從抄襲開始的問題,當學生畢業後會演變成更大的企業經營問題。因此,我們認為給企業倫理和瞭解企業經營定調是很重要的。”

*愈來愈多大學求助軟件抓抄襲*

賓州州立大學MBA項目並不是唯一面臨抄襲問題的學校。美國不少學術博客充斥著教授分享打擊剽竊的故事,於是愈來愈多學校求助於抄襲監測軟件,而知名的教學輔助軟件“黑板”,也在它的課程管理系統增加了抄襲監測功能。

最知名軟件Turnitin的網站宣稱,他們在全球110個國家為9,500所學校提供服務。目前已處理過1億3千萬份報告,最高一天處理超過20萬份報告。

*軟件有侵犯著作權的爭議*

然而,學校用軟件來掌控學生是否抄襲頗具爭議性。

2007年,四名高中生被學校老師用Turnitin檢查是否抄襲,但他們反過來控告該公司侵犯著作權。Turnitin的作法是將學生的報告和資料庫做比對,而這個資料庫包括了網絡文章,以及歷來被送來監測的所有報告。軟件公司是否能未經當事人同意收錄他們的文章,在當時引發了熱烈討論。

不少教授也不樂見學校用軟件來掌控抄襲行為。他們質疑,這種用科技諜對諜的作法偏離了教育的本質,有些人則認為,學校有責任告知學生他們使用這個軟件。

聖母大學蘇珊.布魯寫有《抄襲與大學文化》(Plagiarism and College Culture)一書

*新世代學生對知識產權觀念寬鬆*

聖母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蘇珊.布魯寫有《抄襲與大學文化》(Plagiarism and College Culture)一書。她表示,抄襲事實上意謂著教育失敗,而學校應該有比威嚇學生更好的辦法。布魯說:“我相信學校不應該處在一種警察角色的位置,我想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教育學生。”

布魯前後花了幾年時間訪談200多名大學生寫成這本書。她認為,新世代顯然對知識產權的觀念很不同。她說:“他們時常覺得所有因特網上的東西都是可以用的,是免費而且應該給大家分享的。他們不那麼在意去追蹤東西的來源或作者。”

維吉尼亞大學公共政策和經濟系教授托瑪斯.迪認為,科技助長了學生抄襲的風氣。他說:“今天的學生有前所未有地的方法取得全文的資料,以及剪下貼上的作業項目,這些都使他們能將資料融入報告裡。”

*以教育代替懲罰?*

托瑪斯.迪和另一名密西根大學教授研究了1,200份學生報告,隨機安排部份學生上剽竊相關課程。這些學生事前都不知道他們正參與一項實驗。

研究發現,大約3%的報告有抄襲情況,而抄襲集中在大學入學考試分數較低的學生。托瑪斯.迪估計,大學入學考試成績在一般水平的學生,抄襲比例應該在18%。

另一方面,研究結果顯示,上過課的學生抄襲的比例低了三分之二。托瑪斯.迪認為,這代表教育孩子正確觀念是有效的。他說:“我們有責任,不只是用懲罰那些沒有遵守學術誠信的人來保護社會規範,我們也需要給他們以誠信寫作的工具。”

相關新聞
美大學校園導覽出新招 吸引高中生
比爾蓋茨加大演講  籲回饋社會
美大學住宿生 成人口普查幽靈人口
美大學校園導覽出新招 吸引高中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