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綠色:來自臺灣的新環境藝術

人氣 29
標籤:

【大紀元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方華費城採訪報導)來美巡迴展覽的「臺灣藝術家作品展」日前抵達古都費城。於8月6日,7日兩天,分別在毗鄰費城唐人街的亞洲藝術促進會(the Asian Arts Initiative)和臨近費城西郊的思故客環境教育中心(Schuylkil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揭幕,藝術展旨在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永恆話題,以藝術形式呼喚世人關注生態環境、促進藝術交流。

本次藝術展的主題是「走向綠色:來自臺灣的新環境藝術」(Going Green: New Environmental Art from Taiwan)。展覽分為室內藝術展和戶外裝置藝術(Art installation)展。

臺灣藝術家潘娉玉女士的作品《在遙遠的地方》和《女媧補天》參展室內藝術展。潘女士表示:作品《在遙遠的地方》創作於2007年,創作靈感來自於一則新聞,新聞講述了因氣候變暖、冰山融化造成北極熊覓食困難,最後不幸溺死海中。潘女士在她的這件作品中,用一座不能聯通兩岸的橋,寓意自然的力量遠遠超出人類的能力與想像,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最終將導致人類自己無法到達彼岸。

作品《女媧補天》創作於2010年1月,潘女士表示:希望藉由此作品提醒人們關注全球氣候變暖事件。由於氣候變暖而導致的地球上空臭氧空洞出現,令她聯想到「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她表示,「女媧曾經練就五彩石修補了天上的漏洞,我希望籍此作品呼喚大家共同關注環境保護」。

裝置藝術也稱「環境藝術」,始於60年代,是指藝術家在特定時空環境中,將日常生活中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地選擇利用及改造組合,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的豐富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式。簡而言之,裝置藝術就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

潘女士參加戶外裝置藝術作品展的作品是《諾亞方舟》,作品以枯樹枝圍繞山茱萸幼苗,整體成船形。潘女士表示,「方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庇護所」,她的作品表達的是方舟會保護小樹直至長成參天大樹。潘娉玉女士感慨:(自己)了悟「人與自然相親相順」。

另一位台灣藝術家李朝倉先生創作的作品《萬物皆是佛》,參展戶外裝置藝術作品展,這件作品創作於公園松樹林中,是一幅用樹枝、松葉等自然材料』畫』出的巨大坐佛輪廓。參觀此作品的來賓,參與作品之中,需要撿一些石頭,落葉、或掉落的樹枝,作為『供品』供奉給佛像。李朝倉則身著長袍,雙盤打坐,兩手結印,與作品渾然一體。


圖:李朝倉在自己的戶外裝置藝術作品《萬物皆是佛》旁打坐。 (攝影:方華/大紀元)


李朝倉介紹自己時表示,他並不是一個專門關注環境的藝術家。對於近來參禪的李朝倉來說,他關注環境,但並不是特別把重點放在關注環境上。因為在他看來,萬物都是平等的,人可以因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而索取,但一定不可以太貪婪。假使人能秉持善念,奉行節制。那麼我們無需特別呼籲保護環境應該也可以達到那個目的。

本次展覽由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和臺北駐紐約文化中心贊助。參展作品均由台灣藝術家創作。展覽館館長簡‧英格拉‧姆艾倫是一位美國環境保護藝術家,曾獲得富布賴特學者獎,並於 2004年在台灣生活。費城展覽期間,還進行藝術家座談。巡展曾於7月初在紐約的皇后區植物園(Queens Botanical Garden)舉行首展。費城是第二站,費城展出截至8月20日。第三站是加州尤瑞卡郡(Eureka),展出將於9月4日在舉行。10月14日將在北卡羅萊納州的Pembroke鎮的北卡羅萊納大學 (University of Carolina at Pembroke)舉行第四站展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交大環境藝術展覽  北極熊反撲人類
費城遊行集會 捍衛胎兒生命權
法輪功學員在賓州小鎮禧年集市上傳真相
特拉華中國節凝聚社區 承傳中國文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