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地總統府震倒 台灣樓堅挺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太子港28日電)震災7 個月後的海地首都太子港,雖已清出重要道路供人車通行,但沿路不是破舊的帳篷,就是傾頹的建築,彷彿隨時要塌。在廢墟堆中仍然挺住的,是台灣工程人員建造的兩棟樓。

太子港(Port-au-Prince)山丘起伏,房屋沿山路而建。在海地主要道路戴爾瑪(Delmas)大道的巷子穿梭,容易迷失方向;處處是一樣的坑洞滿布、一樣的孩子衣衫襤褸、一樣的房屋搖搖欲墜。

根據海地政府「全國重建及發展行動計畫」,今年1月12日於太子港發生芮氏規模7的震災,造成海地10萬5000棟建築完全倒塌、20萬8000棟建築受損、1300所教育機構及至少50所醫院倒塌,無法再使用;滿目瘡痍,可以想見。

但在1條小巷中,藏著1棟桃紅搭配米黃色的建築,挺立於周邊廢墟中,格外顯眼,那是台灣海外工程公司(OECC)所建造的衛生實驗室。

OECC總經理夏培麟於台北受訪時表示,「我一點都不驚訝OECC蓋的房子沒倒,我們本來就是做topquality(最高品質)」。

夏培麟說,OECC在海地時間不長,所建造的建築物年齡都不到10年,「代表作」就是在太子港的大學校舍及2 層樓的衛生實驗室,也就是經歷強震後,仍不動如山的兩棟建築物。

在海地工作將近10年的OECC副理張士錡指著隸屬於海地衛生部的衛生實驗室表示,這項工程總經費200 萬美元,於2006年完工。

由於施工依循美國法規、台灣工程師又堅持品質,震災後,附近房屋倒塌、鋼筋裸露,衛生實驗室幾乎完好如新,連落地玻璃都沒有破。只有唯一的小裂縫,剛好就橫畫在落成紀念石牌上,為強震中屹立的建築留下紀念。

張士錡表示,震災後,世界衛生組織(WHO) 人員進駐,將這裡做為救助總部,今年5 月才離開,期間對台灣建築的品質也讚譽有加。

夏培麟說,規劃施工初期就有考慮防震;他認為,太子港一般建築經常因陋就簡,若遵循基本的防震原則,災情也許不會那麼慘重,連總統府及美國大使館都垮掉。張士錡說,海地的建築法規,「有等於沒有」。

原本雄偉的白色海地總統府建築,經過天搖地動,現已頹圮,正對面的府前廣場成了災民的帳篷城市。

夏培麟表示,全世界答應捐助海地重建的金額有約99億美元,商機不小,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在爭取,OECC屬中小型,比較不可能取得機會,但因與海地政府關係良好,有些工程還是會找OECC。

夏培麟說,「我們的態度就是貨真價實、不偷工減料,只要遵循這兩個原則,基本上就沒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