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孫中山的紅顏知己陳粹芬 頗有「女中豪傑」的氣概

人氣 417
標籤:

【大紀元9月17日訊】○年方18歲的她與孫中山走到一起時,孫中山已與第一位夫人結婚生子

  ○孫中山當上臨時大總統後,「革命目的」已實現的她悄悄隱退,只身前往南洋

  ○世人猜測她的隱退,她從容道:我自知出身貧苦,知識有限,自願分離,並不是中山棄我,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負我

  孫中山一生和女人的關係,在很多歷史傳記中,只出現了兩位,一位是盧夫人(盧慕貞),一位是宋夫人(宋慶齡)。其實,在他的生命裡,還有另外一位很重要的女人,也是長期以來被遮蔽的革命伴侶兼紅顏知己,這個女人就是陳粹芬。

  陳粹芬,原名香菱,又名瑞芬,原籍福建廈門同安,1873年出生於香港新界的屯門,因排行老四,人稱陳四姑。

  1891年,正在香港西醫書院讀書的孫中山,經陳少白介紹,認識了年方18歲的陳粹芬。他倆初次相見,孫中山即暢談推翻滿清,傚法洪秀全、石達開的宏願,陳粹芬萬分欽佩孫中山,認為他是一個傑出的領袖人物,於是立志追隨孫中山革命。不久,兩人便在香港屯門附近的紅樓租屋而居,策劃反清大計。而那時,孫中山已有了名分上的妻子,並為其生下了長子。

  在孫中山革命初期,陳粹芬貢獻頗多。在鎮南關之役中,陳粹芬也跟著孫中山、黃興、胡漢民等一道上了前線。陳粹芬一直隨軍作戰、送飯,終日忙碌,從不言苦。隨後,孫中山到南洋各地奔走革命,陳粹芬也一直跟隨服侍,還經常親自印刷宣傳品。曾追隨孫中山到南洋參加革命、擔任英文秘書的池亨吉是最早記述見到陳粹芬的日本友人,他在1908年所寫的《支那革命實見記》中說「陳粹芬工作非常忙碌,性格剛強」,頗有「女中豪傑」的氣概。

  當年「倫敦蒙難」之後的孫中山告別英國時,恩師康德黎特意送給自己的得意門生一隻像小螃蟹一樣大的金質懷錶,金殼面上刻有英文名字——Y.S.Sun,並配有一條金鏈。孫中山將此中國革命史上的傳世之寶贈與陳粹芬珍藏,從此等貴重信物可以看出當年兩人之情深義重。

  關於陳粹芬與孫中山分手的時間,說法不一。1912年四五月間,孫中山在廣州及香山故居門前全家合影照片中沒有陳粹芬,有人推測陳粹芬已和孫中山分手。黃三德所寫的《洪門革命史》也說兩人分手於1912年春夏之間。一種說法是在5月下旬,英文秘書宋靄齡出現為止。

  1912年秋後,陳粹芬到澳門風順堂4號孫眉家中居住,而這時,她一直風風雨雨追隨的革命伴侶孫中山已做了民國大總統,不少人認為陳粹芬對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做出巨大貢獻,付出良多,但最終一無所獲,有欠公允。1914年,陳粹芬去南洋庇能,與商人陸文輝合股開設橡膠園。因為早年曾隨孫中山多次到南洋從事反清革命活動,結識眾多的庇能華僑,因此陳粹芬得到那裏華僑的普遍尊重。在那裏,她一直被尊稱為「孫夫人」或「孫太太」。但陳粹芬淡泊名利,從不提自己的身世,生活也很儉樸,留的是民國初期女學生的髮式,不瞭解她的人,很難想像她曾經有過那麼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1942年,一位國民黨將領專訪陳粹芬,已69歲的陳粹芬說了如下一段話:「我跟孫中山反清建立了中華民國,我救國救民的志願已達,我視富貴如浮雲;中山自倫敦蒙難後,全世界的華僑視他為人民救星;當了總統之後,貴為元首,崇拜者眾;自古共患難易,共富貴難。我自知出身貧苦,知識有限,自願分離,並不是中山棄我,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負我。外界人言,是不解我……中山娶了宋夫人之後,有了賢內助,諸事尚順利,應為他們祝福。中山一生博愛為懷,以華僑作為革命之母。著了《三民主義》、《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五權憲法》,立志把中國變為民主國家,使人民有自由平等的幸福。他一生師基督,一無所私,二無所畏,可惜壯志未酬而逝,實為中國人之不幸!」

  雖然陳粹芬與孫中山分開了,但孫家人對陳粹芬一直相當尊重,也一直把她當作家族一員。陳粹芬秉性樸實厚道,與孫中山的元配夫人盧慕貞相處融洽。晚年時,盧慕貞住澳門,陳粹芬住石岐,二人常相聚,互相慰問、談心,情同姐妹。1960年秋,87歲的陳粹芬因病去世。

  自從廣州首役失敗,清政府通緝孫中山到清王朝覆滅之前,陳粹芬一直跟隨在孫中山身邊,陪伴著孫中山從30歲到46歲,但這位堪稱偉大的女性,很長一段時間卻被歷史的塵煙所遮蔽,成了被遺忘的一角。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孫中山孫女在港講三民主義
香港歷史館辦孫中山在南洋革命事蹟展
孫中山移靈文物 後天展出
南京酸雨 孫中山銅像生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