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弭環評爭議 預審當先鋒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25日電)環保意識抬頭,環保署為讓環評審查順利,借重預審會議縮短審查時程,並廣納各界意見。蘇花改計畫即是首度利用環評預審會議的案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計畫也跟進。

開發案送進環評前先進行預審,像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日前舉行環評預審會議,讓關心此議題的民眾暢所欲言;開發單位也藉以瞭解民眾關心的議題,在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定稿時,方向、內容不致太過偏差。

中央研究院承接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目前也未送進環保署,而是先將環境增益方案說明置於環保署網站上的開發案論壇,廣納各界意見。

環保署長沈世宏受訪表示,預審可以更能反映事實,主管機關也可以提供意見,目的是希望減少以後環評審查過程或結論出來後,才有不同意見。

中科三期案環評審查結論做出來後,當地農民和環團認為環評過程有瑕疵,提出法律訴訟,經過多年纏訟,至今爭議未息。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長葉俊宏表示,過去許多開發案,因為開發單位不願計畫先行曝光,低調走完環評程序,但引發公民參與度不足的批評,甚至環評審查過程遭到各種形式的杯葛、抗議,嚴重者甚至耽誤開發進度。

葉俊宏指出,為縮短說明書的審查時程,依「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3條之1規定,開發單位得於製作說明書時,檢具相關資料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環保主管機關進行預審;以前很少人使用,蘇花改案是多年來首次使用的開發案。

葉俊宏說,開發單位可以多利用預審會議,在進入正式環評審查前,先聽聽大家的意見,對未來審查有幫助;預審會議時,大家可以自由報名,環評委員、學者專家也會參加。

環評委員、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李培芬表示,預審在環評制度中沒有法律位階,但可做諮詢、意見交流的機會。換個角度而言,是環保署提供一項服務,具有為開發單位舉辦公聽會的功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