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城市的媒介:技術

巴黎片斷:現代城市的媒介

李政亮

人氣 3
標籤:

一八六○年代巴黎從醜小鴨轉型為璀璨珍珠現代城市的過程當中,我們已逐漸看到一種對現代城市的想像。

然而,「現代城市」的想像是什麼?我們在泛黃的照片與影片裡找到許多關於現代城市的片斷想像-汽車、西裝革履的人們、高聳的大樓乃至老影片本身斑駁的光點等。

不過,日本媒介研究者吉見俊哉的《媒介時代的文化社會學》(《あいう時代の文化社書く》)一書則提出了一個相當不同的觀察脈絡─科學技術變遷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的媒介技術演進與城市大眾文化的關聯。

就一八六○年代的巴黎來說,奧斯曼大刀闊斧的城市改革,固然讓巴黎從一個閉鎖骯髒的城市,迅速轉化為亮麗並吸引大量外國觀光客的開放都會。

也在這個城市轉型的關鍵時刻,巴黎的大眾文化透過科學技術力量─石版印刷術(lithographique)的中介,加上現代生活的演進,共同孕育了現代巴黎的大眾文化。

透過印刷術,報紙豐富了大眾文化的意涵,也開展了一個現代城市的多重面貌,無論是引人入勝的長篇小說或是耳語奇聞漫飛的八卦消息。


(圖:山岳文化)

就法國的媒介發展來說,印刷術所帶來的是不同意見得以透過文字呈現傳達,大革命期間,報紙期刊的銷售量便已達到高峰。

隨著社會結構改變(如識文字率提高)與消費社會的形成,加上石版印刷術的出現,報紙在一八六0年代逐漸大幅發展。

擁有眾多讀者的《小報》(Le Petit Journal)就是一個代表。就法國來說,十九世紀中期雖然是印刷資本主義的成熟期,不過,當時法國卻是拿破崙三世主政的第二帝國時期,該時期對於政治言論有著嚴厲的管制,違反政府規定甚至將面臨停刊的處分。

對必須考量市場利益的報刊來說,犯罪新聞與社會八卦新聞的報導成為替代政治新聞的最佳賣點;除此之外,以市場為導向的連載小說也應運而生。

面對嚴厲的言論控制,這份報紙的操作策略是社論上放科學新發現的訊息或是充滿道德意味的警世語以保「政治正確」。

其次,新聞報導方面則盡其所能地刊登各種犯罪或是社會八卦新聞。另外,與犯罪、社會八卦新聞同樣重要的一塊,就是連載小說。法國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巴爾札克、大仲馬、歐仁•蘇都曾在報紙上發表連載小說。@(待續)

摘編自 《世博花都,巴黎城市風景:美好年代.巴黎片斷》 山岳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相關新聞
法國標誌——雪鐵龍電動汽車出爐
巴黎展覽揭示神秘黃金國度——印加帝國
台灣6名青年藝術家巴黎聯展
法國最高上訴法院禁止人體屍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