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方訂定的抗日戰爭勝利65週年紀念日

湖北三千抗戰將士遺骨:祠堂成民居 墓碑入豬圈

人氣 55

【大紀元9月4日訊】9月3日是中共官方訂定的抗日戰爭勝利65週年紀念日,中共當局隆重紀念。然而在湖北省宜昌市一個埋有3000多名國軍抗戰將士遺骸的墓穴,卻只能用淒慘來形容:屍骨遍地,祠堂成民居,墓碑入豬圈。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鄉南邊村金魚坪宜巴高速公路工地,因今年4月高速公路開建,3000餘抗日將士遺骸不時被人挖起。經媒體挖掘和曝光,六七十年前的那場中日兩軍慘烈的對峙和戰爭,也隨著這些屍骨浮出歷史。

陡峭山崖下的一處荒坡,63歲的宜昌村民李先愛掀開一個裝米的黃色尼龍袋,10多根長短不一的白骨在1米多高的荒草叢中暴露出來。

「就撿這麼多,以前挖起來的都被拖走了」,眼前的這堆遺骸是李先愛在方圓幾百米的地方找到的,他小心地將其堆放在一起。

經當地文史專家考證,遺骨應為抗戰時國民黨75軍預備第四師將士遺骸,第4師曾在此地與日軍對峙並鏖戰將近4年的時間,先後犧牲的將士超過3000人。凡排長以上的軍官都單獨刻了小石碑,凡士兵都把姓名集中刻在幾塊大石碑上。其中一個石碑上刻有800多名士兵的姓名。

第四師師長買下30畝地用作陣亡將士公墓

大陸長江日報報導,73歲的村民秦德標出生於南邊村,回憶起小時候5、6歲時的經歷,老人記憶猶新。「1942年,時任國民黨75軍預備第四師師長傅正模在南邊村買下30畝地用作陣亡將士公墓,並在旁邊建了一所野戰醫院。」

秦德標說,「將士在戰鬥中受傷後都被送到這裡治療,由於醫療條件簡陋,不少人都不治身亡並葬於公墓,埋在這裡的除了陣亡將士,還有許多死亡的當地支援前線、運送生活物資和武器彈藥的民夫。」

在山坡上有一塊殘碑,是傅正模師長為陣亡戰友所立,上面所刻的「不成功,便成仁」幾個字依稀可見。
昔日陵園已成山田

埋葬著75軍陣亡烈士的遺骨的南邊村金魚坪,依山傍水,視野開闊,在當地人眼裡,是一片難得的風水旺地。然而多年前這塊土地先是被村民所建房舍侵佔,後又開荒被墾為農田,現在則因宜巴高速公路的建設才重新被發現。

昔日莊嚴的墓地,如今上面掩蓋著一堆堆土方。金魚坪幾位村民用記憶勾勒出它的大致輪廓。

村民張治勤的承包田處於陵園正中央。他指著一塊約莫兩米長的台階石告訴記者,「這是原址地惟一存在的實物了。」

張告訴記者,整個墓地佔地12畝,原來的台階一直從山腳下的黃柏河鋪到懸崖處。

承包田上方,用岩石壘出的石基依稀可見,張說,「這個上面原來有三個亭子,一個大亭子,兩個小亭子,每個亭子裡面有三塊碑,最大的碑高5米,寬2米,最小的也有2米來高。」

遺骨隨處可見

當地村民說,自49年中共建政後陵園開荒以來,南邊村的村民經常在金魚坪挖出人骨頭。一位村民說,「經常翻地的時候,翻到人的頭骨,大腿的骨頭,肋骨,很平常的,偶爾也能翻到棺木。」

村民易錢生曾聽母親講述過下葬經過,他說,「當時死的人很多,沒有條件都用棺木安葬,一般營長以上才用棺木,戰士都在挖好的坑道就地掩埋,最多的壘四層,南邊山上有個窯洞,裡面一共安葬了70個戰士。」

因為埋得較淺,長江日報記者在張治勤的承包田下方,撿到一塊15公分左右的小腿骨。

易告訴長江日報,「雖然宜巴高速公路施工挖出了一些遺骨,但是再挖,應該還能挖出千把個來。」

祠堂已成居民樓 墓碑進豬圈

據報導,40歲的施一英房子所在地,就是陵園昔日祭奠烈士的祠堂所在地。她說,「當年建房子的時候,從田里搬來4塊碑,3塊做了門檻石,還有1塊放在豬圈裡。」

祠堂裡的大碑,曾經矗立在南邊村小學校園內。後來,因為部份老師認為不吉利,校方請人用炸藥將其炸毀。

《人民日報》社論再掀爭論

今天是中國官方所定的抗日戰爭勝利65週年紀念日,中共喉舌報章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說,中國戰勝日本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共代表全中國人民的意志,領導和推動抗戰。這篇社論內容未提及中國國民黨對抗戰的貢獻。

但新華社昨天發表的社評「凝聚和平與正義的偉大力量」,並沒有突出中共對抗戰的貢獻。

近幾年來,由於網絡的發達,抗日戰爭中共假抗戰真發展的真實歷史越來越被中國大陸民眾知道。

抗日戰爭中,中共軍隊采「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 日」之戰略,由初期的數萬人的小規模部隊發展抗戰勝利後已至百萬大軍;另一方面國軍卻在抗戰中付出了200多名將軍及300餘萬官兵的死亡。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最後的皇后」新書研討會 作者漢娜‧帕庫拉出席
高齡榮民高鐵快樂行
抗戰勝利65週年音樂會     展台灣國軍軟實力
萬里火燒山難滅 警消長期抗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