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類授粉率下降 氣候變化疑似罪魁禍首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9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葉安多倫多編譯報導)在一個非常清潔的高山環境中進行了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蜂類授粉率下降了50%,其原因可能歸咎於氣候變化。

近年來,在歐洲與北美洲已經報告了蜜蜂授粉率的下降,有一些報告指責,由於人類使用殺蟲劑或人類活動造成的寄生蟲導致了授粉率的降低。在某些情況下,成年蜂已經從充滿了蜂蜜和花粉的群落中消失,這是一種綽號為「群體崩潰騷亂」的現象。

科學家估計,全世界大約35%的農作物生產依賴於授粉,如依靠蜂類、鳥類和蝙蝠等。研究發現全世界很多野生植物沒有得到充足的授粉,特別是在那些擁有大量物種的地區,如熱帶叢林裡。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研究文章的作者稱,某些物種可能會因此而處於滅絕的危機中。這不僅是熱帶的問題。在2006年發表於科學雜誌(Science)上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整個25年中,蜂類和它們授粉的花的多樣性都大大的降低了。

據CBC報導,多倫多大學生態學家湯姆森(James Thomson)在美國科羅拉多州(Colorado)的落基山脈(Rocky Mountain)中研究冰川雪蓮,它依靠大黃蜂的蜂王來授粉,研究表明,在遠離人類農業活動的地方,蜂類授粉率也在下降。他說:「我認為,該研究給認為授粉系統有了麻煩的擔心增加了理由。」

蜂類授粉率下降和氣候變化的關係

在近20年內,湯姆森比較了人工授粉及由蜂類自然授粉的冰川雪蓮的果實率。在此期間,自然授粉植株的果實率相對於人工授粉的植株有所下降。湯姆森說,他的研究是第一個以植株為基礎的研究,時間長,足以表明那種授粉率的下降不只是人工授粉和自然授粉之間成功結出果實的短期差別。湯姆森說,在研究期間,他沒有發現蜂類數量的下降:「在田野間走過時,我總的感覺是,它們還是和平時一樣多。」

然而,蜂類授粉的短缺在春季特別明顯,這導致湯姆森懷疑是因為這一年植株的開花越來越早,開在了大黃蜂冬眠後變得活躍的時間之前。研究發現,雪蓮開花依賴於雪的融化時間,而融雪的時間已經提早了。例如,在2006年,開花時間要比1995年早了一個月—報告稱:這是「在一個生長地的值得注意的變遷,在那裏,整個生長季節被認為只有三個月。」

湯姆森在一次談話中說:「如果開花這麼早就開始而氣候卻很糟,蜂類可能已經被從冬眠中喚醒,但它們可能不會那樣努力的去採花蜜。」他提醒大家,在冰川雪蓮中看到的結果可能不適用於其它植物。但他指出,授粉率的下降是科學家在對蜂類的研究和短期的植物研究基礎上己經警告過的事。他說:「一般來說,我們對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授粉率下降還沒有太大的把握。」

湯姆森補充說,他希望看到其它長期的研究以找出授粉率下降是如何廣泛流傳開來的。他說:「你們不能看短期研究的氣候變化結果所提出的問題。而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探測一種結果是否值得予以注意。」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蜂農蜂箱被偷  警動員找蜜蜂
風災重創生態 瓜農搶蜂授粉
美科學家研究蜜蜂數量減少的原因
太空垃圾砸到美佛州民宅 屋主向NASA提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