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灣書院首場座談 美國漢學家開講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杜國輝紐約報導)3天前成立的「臺灣書院」10月17日舉行開院以來第一次學術講座,由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甄選、邀約的4位漢學家,分別在位於紐約和休斯敦的兩處書院進行各兩場的講座。賓州州立大學資深歷史學教授夏伯嘉講述「基督教與現代中國」(Christianity and Modern China),普林斯頓東亞研究中心浦安迪(Andrew Plaks)教授則以「作為傳統中國哲學論述核心的經典註釋」為題進行演講(Classical Commentary as the Core of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in Traditional China)。駐紐約臺北經文處文化組劉慶仁主任、國家圖書館編輯鄭基田博士出席在紐約的講座。講座由紐約市立大學周興立教授主持。

在「基督教與現代中國」講座中,夏伯嘉簡略介紹了明代來自意大利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在16世紀在中國的傳教、學習,以及利瑪竇對中國社會的貢獻。還介紹了清末民初時期來自比利時的傳教士雷鳴遠(Vincent Lebbe)在中國,特別是在天津幫助中國人抵制當時法國租界擴張的努力,後來雷鳴遠因此而受到降職處分並被遠派浙江。

在回答聽眾關於目前中國教會教友的問題時,夏伯嘉教授表示,基督教信眾迅速增加可能與中國的社會體制的變化有關,人們在尋找精神上的追求。他舉例,在南京的一個警官、曾經的中共黨員後來改信了佛教。

在「作為傳統中國哲學論述核心的經典註釋」講座上,浦安迪教授介紹了他關於漢學經典翻譯、介紹及研究過程中,對漢學哲學思想、漢學經典理解的心得,他表示,漢學經典的註釋不能被簡單當作常規意義上的註解,而應該看作是經典的延伸。

國家圖書館編輯鄭基田博士在講座後表示,這次是書院首次學術講座,他感到相當成功,回去後也會總結聽眾的反饋,並將作為今後舉辦活動的方式、內容的借鑑,以使將來的活動更具魅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