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綠領巾 陝視《張楊說事》被停播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靜慧綜合報導)近日,陝西西安未央區第一實驗小學讓一年級未入隊的學生戴綠領巾,引起社會的廣泛質疑,家長表示這傷害了孩子們的自尊心。18日,該學校綠領巾被叫停,但陝西電視臺《張楊說事》關於綠領巾節目卻被關閉了。

西安未央區第一實驗小學一年級學生戴綠領巾一事被《華商報》記者報導之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很多人發表評論譴責這種給孩子用綠領巾劃分等級並打上標籤的做法,「甚至比抽教鞭的做法更『惡毒』、更可惡,因為『教鞭』的懲戒只有一次,而戴『綠領巾』的懲戒卻是長期的戕害,只要學生一天不摘下來就意味著一天的恥辱、一天的無地自容。」


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第一實驗小學,一年級學生戴綠領巾。(網路圖片)

自由撰稿人雷鍾哲在《「綠領巾」是教育惰性和無能的表現》一文中指出:「想想一個一年級的新生,家長送進學校,就是來接受全面教育。他們是一塊塊等待彫琢的璞玉,是否成才,學校有著天賦的責任,也是義務教育法的要求。這麼小的孩子,就以這樣明顯的標識區分開來,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打上等級的烙印。與其說是激勵,毋寧說是戕害,終生難忘的戕害!」

自由撰稿人梁江濤在一篇評論中寫道:「綠領巾折射出的是義務教育的一大死結,不能激發學生上進,只能『戴出』應試教育之醜。平等接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這所學校急功近利的做法,實質就是對教育公平理念的顛覆。」

《北京晨報》報導說:把「好學生」與「壞學生」區別開來的做法,實際是給這些佩戴綠領巾的學生心靈上繫了一個「死結」。綠領巾作為一種差生的標誌,讓他們天天佩戴著,客觀上已變相給孩子劃分了等級,讓孩子們稚嫩的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使他們產生自卑感,對他們的心理成長危害甚大。學校以紅領巾、綠領巾對學生進行區隔,對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是極不公平和不人道的。

面對網路巨大的譴責聲浪,18日,該校綠領巾被叫停並被責令收回。


被槍斃的《張楊說事》第二十四季第十集《羞人的綠領巾》原稿。(網路圖片)

陝西電視臺《張楊說事》主持人、創始人、撰稿人、《都市快報》評論組主編張楊在新浪微博發帖爆料:「今天的《張楊說事》被斃了,內容是未央區第一實驗小學讓一年級未戴上紅領巾的小學生戴綠領巾,以刺激差生早日戴上紅領巾事件。全國門戶網站均有報導。但是我們接到某些指示,於是該新聞在《張楊說事》、《大民大聲說》、《都市快報》全部下檔。」

下面是被槍斃的《張楊說事》第二十四季第十集《羞人的綠領巾》節選:

「看了這條新聞和網友們的評論,我真是出了一身冷汗,我在想,以我小學一年級的表現,那百分之百的得戴綠領巾呀!」

「老師說了,學習和思想道德表現差的學生才戴綠領巾,我才上一年級呀,我才7歲呀,老師就說我表現差,那我絕對是一廢物呀!我媽肯定回去會戳著我的頭說:『打小就看你沒出息呀』!」

「一年級的學生,正是需要大加鼓勵的時候,正是需要好好開發潛力的時候,學校卻用一條綠領巾來刺激他,甚至侮辱他,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挫折教育』嗎?」

「我們整天喊教育公平,其實除了教育機會的公平,教育資源的公平之外,很多學校都不知道,裏面其實還應該包括:受教育者人格的公平!」

責任編輯:李熙

相關新聞
給「差生」戴綠領巾  西安一小學引熱議
中國學術界頻造假 學者:像病毒在污染世界
高考首日 新課標作文題被吐槽 海南未發條形碼
中國高考首用AI監控 被疑技術不完善恐有誤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