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裡飄出的「貴夫人」

文/辛素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3月15日訊】我是一個和大自然格外親近的人,小的時候就喜歡在田間地頭玩耍,長大了更會跟隨春的腳步,去探訪每一年的第一抹新綠。兒時的願望是能夠一片屬於自己的小菜園,在灶火已經升起時,還來得及採摘瓜、菜、豆、苗。在鍋中濃湯翻滾的時候,如果能加入自家產的小小蔥花,那實在是太香,太愜意了。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我一直都在努力去美國留學,同學們也都本著那個目標奮鬥。後來,一位在美國硅谷工作的同鄉說,其實到移民加拿大是更好的選擇。他的提議被我摔在腦後遠遠的,根本沒有當回事兒。10年後,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談論加拿大的時候,我還沒有正確想過同鄉的提議。而真正意識到我錯過了一個絕好的選擇、浪費了很多時間,是在踏入加拿大的國土以後。
  
那時正是911發生的那一年,和很多新移民一樣,在還沒有分清東南西北的時候,突然發生了911,經濟的蕭條,給我們帶來工作機會的渺茫。這個時候,我才想到如果能夠聽從朋友的建議早一點來加拿大,應該有多一點的機會。
  
話說回來,加拿大本就是我該來的地方。和很多城市人不同,我是一個偏愛靜的人,每每陰天下雨的時候,捲縮在沙發的一隅,翻看一本閒情小說,再瞇上一覺,睡眼惺忪地聽著窗外雨打蕉葉的啪啪聲,實在是心之所屬。而加拿大正是這樣的地方。她既沒有美國的快節奏和躁動,也沒有大陸縱橫交錯的人際關係網,可以說她是美國的後花園,也可以說是中國的世外桃源。當然,喜歡加拿大還因為這裡有簡約的本地白人,上個週末遇上一對老夫婦,他們正對我所喜歡的那種加拿大人。
  
怎麼說呢?夫婦倆人生活得悠閒而快樂,自食其力。他們居住在一座紅牆綠瓦的House裡,一條雙車道寬的碎石子路彎曲著引向一條鄉間大道。在道邊,他們停放了一輛大托盤車,車上擺著飄香的玉米、帶著泥的土豆、看起來有點打蔫的西紅柿,老先生一週六天在這裡招呼過路客,我也是在摘蘋果回來的路上遇上了他們。
  
看到我的亞洲人面孔,老先生指著一簍子玉米說:「這是非常成熟的,一般亞洲人都會喜歡」。又指著另外兩堆說,那時很嫩和中等成熟的。他問我喜歡哪一種?在做了一番思想鬥爭和權衡之後,我拿了10個老玉米和3個嫩玉米。嫩玉米可以給一歲的孩子吃,而老玉米則可以解解我的饞蟲。因為在加拿大並不容易買到熟得如此地道的玉米。那怎是一個「香」字了得。
  
老先生說每年的6月,他還有幾個品種的草莓可以採摘。相約我們明年去他的農場。他說他的太太正在和女兒通電話,女兒已經61歲了,每天都會撥2通電話給他們。哇,我實在不知道西方的母女也如此之如膠似漆。推算下來,老夫婦應該都有80高齡了,但是從外表看,沒有一絲老態龍鐘的痕跡。
  
老先生說太太和她的父母關係也非常好,而且像對待自己父母一樣對待他的父母。正說話間,一個長裙及地,齊耳短髮,金髮碧眼的夫人笑咪咪的從綠樹間緩緩漂來。我在心裡歎道,如此友善,如此高雅,如果按照中國大陸的成分劃分,他們擁有自己的農場,應該算是地主和地主婆吧。
  
當然,我沒有忘記讚美老婦人的優雅,她也歡喜得向我展示了她手腕上的金鐲子,說是在印度尼西亞帶來的,她出生在那裏。我注意到她項上帶的黑寶石鏈子,剛剛想說,又注意到她頭上的發卡和項鏈在顏色、設計上很協調、般配。正想得入神時,先生催促說該回家了,是呀,還要回家餵孩子。今天的嫩玉米就是孩子的午餐了。讓我們的加拿大Baby也享受一下新鮮美食,同時,我知道這位玉米地裡的「貴夫人」會佔據我心中的一個位置,今年我家的玉米一定是非她摘得莫屬了。既不能「抱得美人歸」,就「抱著玉米歸」吧,哈哈,我心愉悅。 ◇

相關新聞
新房東阿敏 加拿大移民故事
喬治王不務正業  加拿大移民故事之九
加拿大移民故事10 猜猜哪個是老板
移民故事: 加拿大的紳士風度和“吃豆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