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一心為民的大禹

王勝

人氣 117

【大紀元2011年11月18日訊】禹,姒姓夏後氏,名文命,號禹,後世尊稱大禹,夏後氏首領。是帝顓頊的孫子,是軒轅黃帝的玄孫。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後人稱他為夏禹,也稱他為大禹,就是偉大的禹。

帝堯時,洪水漫天,無邊無際,圍繞著大山,淹沒了丘陵,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就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很多人都向帝堯推薦鯀,說鯀可以擔任治水的工作。堯帝說:「鯀為人,好違抗命令,摧殘百姓,不可以啊。」眾人說:「在我們這些人中,要說治水,還沒有比鯀的能力更強的,希望陛下不妨試試他。」於是堯帝聽從了眾人的建議,試用鯀來治理洪水。

非常遺憾的是,經過了九年漫長的時間,大水仍然沒有消退,人們依舊被洪水圍困著。鯀果然沒有完成治水的使命。而這時堯帝已經將王位禪讓與舜帝了。舜巡視天下,決心要把洪水的事情辦好。舜帝發現,鯀是用堵截的辦法治水,不僅勞民傷財,而被堵截的洪水九年來一點沒少的仍圍困著千千萬萬的百姓。面對鯀的無能和百姓淒苦的境遇,舜帝決定,對鯀要進行懲戒。當即把鯀流放到羽山,以致鯀最後死在了那裏。當時,天下所有的人都認為對鯀的責罰是對的。

那麼,由誰來繼續治理洪水呢?朝中的元老們向舜帝推薦了鯀的兒子禹。他們說:「如果讓鯀的兒子禹作司空,他就可以美滿的完成治洪的事業。」舜帝不因鯀的過失而不相信禹,對禹說:「你有治洪水的能力,我們大家都相信你,你要勉力去做啊!」

禹領下治水使命以後,立即與益和後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總結鯀失敗的原因。制定出新的治水方法:變堵截為疏導。禹親自翻山越嶺,趟河過川,拿著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建立標桿,規划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根據標桿,逢山開山,遇窪築堤,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為了治水,費勁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女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了治水的路程。為了治水,禹每天到處奔波,幾次路過自己的家門,都沒進去。有一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的哭,禹在門外經過,聽到哭聲,他狠下心沒進去探望。像這樣,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正是他勞心勞力的最好證明。大禹治水的過程除了他自己和萬民的努力之外,大禹還得到了神的幫助。想當年。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而三寶之中的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據說河伯查清水情,畫好河圖後,只等大德之人相送。河伯手持河圖,已經好幾年過去了。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根據圖上的指點,率領幾萬民工,日夜不停,不辭勞苦的工作。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龍門山(在今山西河津縣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擠壓的十分狹窄。奔騰東下的河水遇到龍門山的阻擋,常常溢出河道,鬧起水災來。禹來到龍門山,觀察好了地形,帶領人們開鑿龍門,終於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這樣,黃河就暢通無阻了。

禹十分關心遭洪水長期圍困的百姓,他讓後稷把僅有的糧食分給百姓。禹自己穿著破爛的衣服,吃著粗劣的食物,住簡陋的席蓬,每天手持耒鍤,帶頭干最苦最累的活,幾年下來,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脫光了,手掌和腳掌結了厚厚的老繭,軀體乾枯,臉龐黝黑。誰也看不出,此人竟然是全世界第一大水利疏濬工程的全權指揮者!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他們開闢了無數的山,疏濬了無數的河,修築了無數的堤壩,使天下的江河都流向大海。終於,治水成功了,水患根治了。在剛剛退去洪水的土地上,禹讓益發給民眾種籽,教他們種水稻。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瞭如指掌。禹從新將天下規劃為翼州、兗州、青州、徐州、楊州、豫州、梁州、雍州、幽州共九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禹還規定;離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遠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里遠叫侯服;再外五百里遠叫綏服;再外五百里遠叫要服;再外五百里遠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和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皇朝政教。

由於禹治水的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上,將一塊代表最高獎勵的黑色的玉圭賜給禹,以表彰他的功績,並向天下萬民宣告治水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為伯,以夏(今河南萬縣)為其封國。禹在天下的威望達到頂點,萬民稱頌說「如果沒有禹,我們早就變成魚和鱉了。」帝舜稱讚禹說:「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為民造福,你輔佐我;我想觀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繡服飾,你諫明我;我想聽六律五音八聲來治亂,宣揚美德,你幫助我。你從來不當面阿諛背後誹謗我。你以自己的真誠,德行和榜樣,使朝中清正無邪。你發揚了我的聖德,功勞太大了!」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正式將禹推薦給了上天,把天子之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禹為舜的三年治喪結束後,就避居陽城,將帝位讓給禹的兒子商均。但天下的諸侯們,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在諸侯們的擁戴下,禹就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縣)為都城,國號夏。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改定歷日,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銅,鑄成了九鼎。作為天下共主的禹更加勤奮的為萬民謀利,誠懇地招請賢士達人,廣泛的聽取民眾的意見。帝禹說,堯舜的時候,人們都和堯舜同心同德。現在我當了天子,人心卻不似從前,我應當反省自己。我須敬業修德,為民造福,使其感懷,我再用有德的人來輔佐我,這樣天下的人民就會順應,也就不會違背我的政令。儀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後感到很美味,但也品味和預感出了酒的危害性。就給儀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並說:後一代一定會因為酒而亡國的。

帝禹在位第十年時南巡,帝禹到塗山,在那裏大會天下諸侯。獻玉帛和前來朝見的諸侯、百姓竟達百萬之眾。由此可以看出帝禹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威望。帝禹在位第十五年後逝世,葬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終年一百歲。

幾千年過去了,我們懷著崇敬的心瞻仰這位偉大的先祖,應該肯定的說大禹是我們的先祖中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偉人。他崇德尚仁,始終以一顆仁愛的心治水、治國、拯民同時進行。在治水害的過程中,指導人們恢復和發展農業發展,大興水上運輸,重建家園,每治理一個地方。都團結氏族部落酋長完善基本建設,使百姓安居樂業。史書記載,洪水退去後,一塊塊平原露出水面,他帶領人們在田間修起條條溝渠,引水灌溉,種植栗、黍、豆、麻等農作物,還教人們在地勢低窪的地方種植水稻。不僅治理水患獲得巨大成功,而且農業生產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孔子在頌揚禹的功德時說:「我簡直找不到他的一點缺點,他的宮室簡陋,卻沒有想到去改善,而是全力平治水土,開溝洫,發展農耕,鼓勵人民從事勞動。」(《論語泰伯篇》)

人們懷念大禹,在浙江省紹興市會稽為他建了陵。

大禹陵是全國祀禹中心,四千多年來,大禹陵總是俎豆千秋,玉帛相接,清廟巨麗,祭祀綿亙。歷代祭禹,古禮攸隆,影響巨大。自西元前2059年左右,大禹子夏王啟開端,祭會稽大禹陵已成定例。夏王啟首創的祭禹祀典,是中華民族國家祭典的雛形。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會稽,祭大禹。歷代以來,由皇帝派出使者,帝沐繼禮。來會稽祭禹者更多。到明代。遣使特祭成為制度。清代,康熙,乾隆又親臨紹興祭禹,民國時改為特祭,每年九月十九日,一年一祭。

相關新聞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人氣 28
大禹治水銘文面世證實大禹確有其人
新唐人侃侃而談:中國人大﹐學雷鋒和“大禹治水”
【歷史故事】大禹治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