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住」的選擇

人氣 4

【大紀元2011年1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錢正富香港報道)前兩年香港「偽豪宅」熱銷,部份以破紀錄呎價、最高逾7萬港元出售,創世界最高房價紀錄,將香港樓價推到高峰,致「夾心階層」想置業安居卻步。在社會要求復建居屋的呼聲越來越高熾的壓力下,早前有指行政長官曾蔭權將在下月發表任內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宣佈復建居屋,每年推出5,000個單位。但有學者及地產界人士認為不足以解決問題,地產界更建議政府撥出土地,規定所建樓宇只許售予港人或某類收入水平以下的人士;而立法會已通過動議促請政府復建居屋,希望當局能制訂長遠房屋政策,應付市民需要。

2009年一個又一個「袖珍豪宅」及「新豪宅」單位以破倫敦市中心平均豪宅的價格紀錄出售。尖沙咀樓盤名鑄以3萬港元呎價賣出一個800平方呎的高層單位,港島西半山樓盤天匯(2010年6月15日,恆地證實天匯24個單位僅得4伙完成交易,其餘20伙全部撻訂。因涉嫌造市,警方已就事件介入調查)、港鐵九龍站上蓋的天璽同時也有數個單位以逾7萬港元呎價賣出,超越歐美豪宅最高單價,為全球新高,衝擊香港樓價,同時帶動租金上揚。

新豪宅熱,亦帶動香港其它地區包括新界的住宅,同樣部署包裝成為新豪宅準備宣傳,針對大陸客出擊。因此,近兩年新界區樓宇價格和租金亦顯著上揚。炒賣活動亦因而擴展到新界區,尤其是靠近邊境、有火車接駁的上水和粉嶺。

09年豪宅升幅逾四成八

一般香港新豪宅呎價比2008年高出接近一半。香港2009年第三季九龍區豪宅呎價已回升至金融海嘯前水平,年初時平均呎價約8,700港元,至年底已是12,900港元,升幅逾48%。

有趣的是部份叫價破紀錄的所謂天價豪宅,並不是半山豪宅或跑馬地高尚住宅,也不是一般人心目中數千呎面積的別墅式樓房,而是往往只有800呎至千多呎,坐落在尖沙咀、九龍西及西環等地,不要說花園,有些連陽台也沒有,全都是樓高四、五十層的大廈。有人認為現在的天價豪宅為「偽豪宅」,只刻意在名牌裝修及廚具方面作賣點,並擁有鬧市鄰近購物中心及鐵道之便,新豪宅似乎針對內地客而度身訂造。除大陸熱錢湧入購「偽豪宅」外,市場傳說有大陸富豪及闊二奶以港豪宅入貨洗黑錢。根據香港各大地產銷售代理的資料,約一至四成的「偽豪宅」是由內地客人買走。不過,有些內地客以在港親友的人頭買樓,這些都不會在統計數據中反映。

香港樓價跑贏英美俄

今年初先有美國調查機構指,香港買樓負擔遠比主要西方城市沉重,1月28日,英國房地產經紀行第一太平戴維斯亦於倫敦發表研究報告,調查包括香港、倫敦、莫斯科及紐約等四大國際城市的樓價,發現香港樓價較倫敦高出55%,較紐約更高逾八成。而香港中價樓的價格與其它城市的差距更加明顯,香港行政人員住房呎價達約8,155港元,比倫敦的約4,640港元呎價高出76%。

調查發現,香港在過去5年樓價升幅相當驚人。以第一太平的指數計,香港樓價在過去5年,足足升達92%,僅次於莫斯科1.02倍的升幅。而倫敦樓價同期只升26%,紐約的升幅更只有1%。其中,香港豪宅升勢更為強勁,反映豪宅的行政總裁指數,在5年間翻了近1.5倍,力壓莫斯科1.1倍的升幅,成為四大城市之最。

報告指出,香港樓價在近年遠遠拋離全球主要城市,主要因低息環境下,借貸成本極低。而且,私人住宅供應不足,加上內地買家湧入本地樓市,令樓價升勢未止。

「天價樓」及內地熱錢流入,引起香港中產的無房產者不滿,「關懷香港」又批評地產商利用舊區重建機會,在平價樓地區打造豪宅,拉高平價樓水平。香港雖有約42%的人口住政府廉價房屋(公屋),但沒資格申請政府房屋,但交稅比例相對比較重,收入有限難以入市買房的「夾心階層」想置業安居變得難上加難,社會強烈要求復建居者有其屋的呼聲亦隨即提出。

2010年夏,港府進行資助市民置業的公眾諮詢,初步發現大部份市民都希望復建居屋。港府於是在同年8月11日初步表示會復建居屋,為基層市民置業。


部份在天水圍嘉湖山莊的地產代理,針對內地買 家,用簡化字介紹樓盤。( 攝影:錢正富/大紀元)

新計劃不足應付龐大需求

政府將於下月發表施政報告,預料行政長官曾蔭權屆時將宣佈復建居屋。有報道稱,政府計劃每年興建5,000個居屋單位,並傾向由私人參建或房協負責,對象為沒資格申請公屋、但又未符合「置安心」計劃入息下限的家庭。當局亦擬為新居屋提供較大的折扣率,並為買家提供最高九成五的按揭保證,但不會設立回購機制。

香港電台節目《城巿論壇》9月18日討論本港房屋問題,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在會上指出,政府若每年只興建5,000個居屋單位,並不足夠,因為相信若復建居屋,合資格申請或跌入居屋網的家庭多達10萬個,即要20年時間才能讓這些家庭上樓。

中原集團董事施永青則表示,即使政府復建居屋,亦不能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因本港的樓市不單純是本地市場,現時不少內地人也來港投資房地產。他呼籲港府撥出土地建房屋,但規定所建樓宇的銷售對象是本地人,或是某一個收入水平的人士,以限制內地人投資炒賣。

議員:應定長遠房屋政策

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議員劉秀成表示,今屆政府任期雖然不足一年,但不應只推出短期措施,立法會已通過動議促請政府復建居屋,希望當局能制訂長遠房屋政策,應付市民需要。他指政府推出的資助房屋,是針對有需要的人士,無論是居屋及「置安心」計劃,都要定出一些限制,減低投資成份,以免這類樓宇等同私樓,令價格進一步被推高。

面對樓價和租金高居不下,申請到居屋又似乎遙遙無期,甚至不乎合居屋資格申請的情況下,越來越來港人問津村屋或獨立屋。任副校長的陳女士最近搬進一所獨立屋。曾經在外國生活的她說,決定要搬到獨立屋去是因為想要多點空間:「生活的質素很重要,而且五百多萬的價錢可以買屋連地,在市區是不可能的。」陳女士是有車族,但她說,現在交通網絡發達,穿梭巴士很方便。在香港住了平房,陳女士說,一定不會再搬回去住高樓。

無論是居屋、村屋,還是獨立屋,居住是人生大事,面對目前香港樓市的現狀,加上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港人「邊緣化」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趨勢,預料整個地產生態正在經歷著一種蛻變。

相關新聞
報告:珀斯周租低於400元房源幾近消失
珀斯房市持續火熱房源急缺  精明買家打出同情牌擊敗對手
海外買家最常搜索的珀斯前十區
珀斯房產交易兩次閙烏龍  買家需謹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