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金融市場急劇動盪 中國自顧不暇

【大紀元2011年1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肖恩綜合報導)在歐洲經濟乃至世界經濟被這一自己製造的光環感動之時,希臘政府迫於國內輿論壓力,突然要就歐元區救助希臘的協議進行全民公投。此前的民調顯示60%的人對歐盟拯救希臘持反對意見。

希臘政府此舉引起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盟各成員國的激烈反應,中國的態度也是此事件的焦點,而此前對中國「拯救」歐元區的些許期待或許也化為泡影。

全球股市應聲下跌 市場憂慮

此前,歐盟領導人剛剛歷盡艱難,針對已有兩年之久的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達成了協議,協議內容包括對歐洲各銀行進行資本重組、迫使各銀行同意承擔希臘債務50%的損失、提高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的力量等。而與此同時,歐盟也希望中國能夠向歐元區注資,中國央行官員也信心滿滿地表示「中國對歐元區的任何支持,都取決於歐盟其它國家作出多大的貢獻,而且北京必須得到對中國投資安全的保證。」

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和可預見的公投結果,引起金融市場的一片恐慌,各大股市紛紛大幅跳水。昨天巴黎股市了狂瀉 5.38%;法蘭克福股市下降了5%;米蘭下滑了 6.80%;馬德里股市下挫了4.19%;雅典下滑了6.92%。東京股市今天開盤後下跌了2.2%。

歐盟各國的激烈反應

據法廣11月2號報導,面對希臘出現的新局勢,歐洲領導人將搶在計劃於11月3日至4日法國戛納召開的20國集團峰會之前舉行緊急會議,就希臘政府對於歐元區救助希臘協議進行全民公投做出商討。

文章說,法國和德國對希臘的決定十分震驚和不滿。希臘此前並沒有將這一打算告知法國和德國,法國總統薩科齊立即打電話給德國總理默克爾商量對策。薩科齊和默克爾在電話會談中強調他們決心將前不久通過的拯救方案執行到底。薩科齊在星期二召集部長級緊急會議後對外聲明說,這一拯救方案是解決歐債危機的唯一途徑。

文章還披露,其他許多歐洲國家也對希臘的做法也感到不滿。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表示,希臘在歐洲理事會會議結束後不久、戛納20國集團峰會前夕做出的這個決定令人意外,並帶來了不確定性。

荷蘭首相呂特警告說,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會推遲歐元區危機解決方案的實施。呂特在海牙召開的議會會議上說,希臘的公投決定非常令人遺憾,我們必須竭盡全力避免此事發生。瑞典外長比爾德也公開明確表達對希臘公投的不理解。

美國政府擔心,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份發生如此大規模的金融崩潰可能嚴重拖累全球經濟增長。

法廣引用路透社的分析指出,如果針對希臘的紓困協議在全民公投中遭遇挫敗,希臘幾乎肯定會陷入債務無序違約,政府將無力堅持獲得紓困資金所要求的財政緊縮政策。可能令國內外要求退出歐元區的呼聲更加響亮,並由此展開一場惡性循環。

歐元區各國政府原先的如意算盤是吸引投資者,特別是按照計劃吸引像中國、巴西或俄羅斯那樣的大型主權投資者,讓他們或者向歐元區援救基金提供支持,或者直接購買歐洲公債。

《金融時報》:歐元區不需要中國

針對歐元區紓困基金負責人克勞斯•雷格林(Klaus Regling)近日趕往北京試圖爭取到中國的主權財富,英國《金融時報》11月1日報導說,歐元區不需要中國。

文章分析,一個簡單而又基本的事實是,歐元區處於對外收支平衡狀態:它的進口額與出口額基本相當,資金流入額也與資金流出額相當。但領悟到這個事實的重大意義的領導人太少了。歐元區當前的危機,並不在於整個貨幣聯盟的外部融資,而是在於內部的各種不對稱,包括盈餘國和赤字國之間的不對稱,以及各國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的不對稱。

歐洲金融穩定安排(EFSF)的宗旨,就是要對這些不對稱進行匹配。就EFSF自身而言,沒有理由不去接洽中國、將其視為一個潛在投資者。

但歐元區本身並不需要中國的儲蓄,並有充分的理由迴避中國資金。

最明顯的理由是政治上的。北京方面將按照歐洲方面表現出的絕望程度,開出與之相稱的價碼。比如降低對中國匯率政策或侵犯人權行為的批評分貝。

國際輿論:中國經濟自顧不暇

就在 G20戛納峰會召開在即,歐洲國家心急火燎地四處籌錢拯救歐元危機之時,中國似乎顯示出一副很放鬆的心態。新華社發表評論說,「中國不能擔任歐洲人的救世主,也無法『治癒』歐洲的病症」。

中國財政副部長朱光耀在G20戛納峰會召開前就強調說,戛納峰會不會討論二十國集團成員向歐洲金融穩定工具出資或購買歐債的問題,這不在峰會的議程內。

德國之聲對此分析說,中國方面做出這一番言辭表態顯然是為了轉移西方的注意力,讓西方人暫時忘記中國通過人為壓低人民幣價值創造大幅貿易順差等事實。

然而,國際輿論則普遍不看好中國經濟,甚至認為已經處於經濟危機之中。

《衛報》在本月2日的報導中說,歐洲寄希望於中國來拯救歐元區,但中國國內的壞債、溫州式的非法借貸和越來越多的社會動亂,繼續導致對其自顧不暇的擔心。

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已經破裂

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已經破裂、呈天文數字的地方政府債務和非法貸款引發的資金鏈條的斷裂,其中的任何一項都可能導致中國經濟的崩潰。

前不久,中國官方首次宣佈各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達到10.7萬億元人民幣,該數字占中國經濟GDP的27%,但還是有不少專家還質疑這個數據的可靠性。穆迪將中國大陸審計署公佈的數據和中國銀監會發佈的報告進行核對後發現,審計署可能漏報了3.5萬億元的銀行對地方政府的貸款。

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史宗翰(Victor Shih)則認為,綜合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對政府平台未償還債務的估算數字以及審計署的報告,可以得到更真實的地方政府債務數據。通過綜合這些數據,他認為,地方政府債務總額在15.4萬億到20.1萬億元之間,約占中國GDP的40%到50%。

《國際先驅導報》認為,中國樓市的冬天已經到了。眼下,樓市的降價狂潮正在全國洶湧,上海、深圳、北京的等地部份樓盤的降價幅度部份達到30%。因為商品房降價,上海已經發生了多起業主維權事件。

據南方日報通過對廣州樓市的統計分析指出,廣州樓市繼今年9月成交遭遇「滑鐵盧」後,上月廣州一手房網簽成交量同比下滑64.2%。不少業內人士則認為,開發商年底庫存仍然很多,年內開發商的降價促銷幅度可能會越來越大。

大陸專家:富豪移民或致中國經濟崩潰

據胡潤研究院發佈的一份《2011中國私人財富管理白皮書》披露,中國半數千萬富豪準備移民出國。2011年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富豪比2010年增加了189人,達271人。中國目前資產超過1000萬元的富豪已有96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9.7%。但是,殭化的教育體制、惡化的社會環境以及食品安全隱患等問題使得這些「有辦法」的人紛紛選擇移民。

法新社本月1日報導稱,資產超過1000萬元的中國富豪們有46%正在考慮移民國外,另外14%已經開始了這一動作,約三分之一的受訪富豪稱他們已開始在國外投資。

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CNN)1日報導稱,白皮書中提出,過半受訪者稱他們想離開中國的原因是使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四分之一的人進行海外投資是為了分散和規避風險。人身及資產安全是那些選擇將財富移入海外的富人們最大的原因。

海內外一些觀察家認為,如果這些富豪帶走的現金無法回流到中國,中國的經濟將面臨崩潰的危險。

(責任編輯:季達)

相關新聞
20國集團敦促歐元區儘快完成危機解決計劃
希臘總理:歐元區面臨關鍵1週
歐元區受苦 澳洲銀行受益
躲債風暴 東歐國入歐元區喊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