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會議突破 中印首度同意減碳排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在南非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194個組織的代表經過36小時的馬拉松討論之後,各國最終同意於明年起協商全球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協定。而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首度接受減碳約束。

194個單位的代表在德班(Durban)會議上通過的「德班套裝方案」(Durban Package),同意延長原訂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並在2015年以前,協商出全球性、具「法律效力」的新協定,最遲於2020年實施。

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為全球唯一設定減排目標的條約,1992年,聯合國主導這項條約的協商時,避開了貧窮國家需要減排的規定,只對發達國家做了排放限制。這是美國一直不願參與其中的原因。

彭博社報導,代表42個島國的協商代表格瑞那達(Grenada)大使威廉斯(Dessima Williams)說,這次會議最主要的成果在於「促使每個成員接受了某種形式的法律承諾」。

路線圖遭中印反對

氣候變遷會議原訂12月9日結束,但在討論歐盟提出的減碳「路線圖」時,贊成的120餘國與憂心經濟成長受阻的中國、印度形成兩個陣營。

路線圖主張主要碳排放國,包括發達國家及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全都接受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碳排協議,這項提議也得到美國的支持。而印度代表一度表示,印度不會因為各方要求聲浪,就不顧貧、富國間責任分擔的原則。

歐盟、42個島嶼國家及48個貧窮國家表示無法接受一個「蒼白」的協議,印度則拒絕簽署一個既未成文又威脅其經濟的協定。

中國與印度試圖從協議的用字遣詞上,減輕其法律形式,協商因此延長近28小時才有所突破。僵局持續至凌晨3點,歐盟同意以「法律效力」(legal force)取代「法律文書」(legal instrument)的字眼。後者曾使用於1995年的《柏林協定》(Berlin. Mandate),促成了2年後《京都議定書》的簽署。

此後協商便加速進行,「德班套裝方案」通過時全場一陣熱列掌聲,這是14年來中國、印度首度同意一起面對全球暖化問題。

承諾可能變調

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稱許德班會議的成果:「樂見《京都議定書》達成第二期的承諾,這有助於碳排市場的建立,並刺激科技以及必要的公共投資,以對抗氣候變遷。」

不過環保人士卻對協議感到憂心,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氣候政策分析家凱撒(Martin Kaiser)表示,用詞上的差異可能使一些國家擺脫今天的承諾,可說是石化工業的勝利。有科學家表示,依照現在的減碳時程,未來氣候變遷的幅度可能增加到攝氏4度 。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比利時專家:2010全球氣候會議 可望有突破
聯合國氣候會議焦點溫室氣體排放量
坎肯氣候會議 德期待不高
全球氣候會議尋求避免失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