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原物料未創高 物價漲爭議大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1日電)物價年年漲,薪資不動如山,通路2月底將漲之前,麵包店已率先漲價;但對比國際與國內原物料大宗價格,自金融風暴以來有高有低,零售價卻只增不減,中盤聯合壟斷否亟待調查。

97年金融風暴,國際油價一桶飆升到147美元,帶動全球原物料飆到最高點,之後確實曾漸漸回穩到最低點,去年年末才又攀升;但小麥(麵粉)及黃豆這波上漲價格並沒有高過金融風暴時的最高點,即使國際白糖價格最近飆破最高點,但國內售價並未漲。

然而近來,超商通路預告2月底麵粉製品的泡麵(碗裝要漲新台幣3到5元、包裝漲2到3元)、麵包(漲1到2元)、棉製品的毛巾、襪子(漲幅15%以上),以及香煙要率先調漲(漲3到5元,9月再漲1元)。

另外,主打平價的量販也預計3月中旬麵粉製品漲2到3成、食用油漲5%到8%、糖漲7%到8%。

最令消費者錯愕的是,很多之前漲過的物價,都已是用之前原物料價格最高時計算成本,現在原物料價格沒比當初高,竟然拿去年低點比價當理由,還要再漲一次;而且去年底甚至已有少數連鎖麵包店已漲價,今年農曆年過後,各知名連鎖麵包店也都已先一步漲價了。

近日麵包業的漲價情況,例如單價新台幣28元變30元、5個餐包近60元變65元等,漲幅不小,讓原本就不便宜的麵包售價再攀新高,消費者直呼「太誇張」。

回溯國際原物料價格及國內營業用原物料價格,卻又可見自金融風暴以來,價格起伏一致。

其中製成麵粉的小麥,台灣區麵粉工業同業公會97年12月期貨價最高峰每公噸均價700美元,之後一度回穩到99年7月最低點每公噸均價247美元,今年2月10日的高中低筋小麥期貨價則是494、392、348美元;但仍遠低於700美元高點。

「黃豆與植物油」部份,台灣區植物油製煉工業同業公會指出,金融風暴97年7、8月時最高點,每英斗16.5美元;後來回穩時最低點是99年9、10月的9.5美元;今年2月10日14.45美元,但仍未突破16.5美元。

對照台糖提供的18公升營業用油價格,97年6月最高點新台幣965元,98年6月650元,目前2月780元;家庭用3公升從97年6月的195元,還降為目前的169元;與黃豆進口價格起伏一致。

「糖」的部份,台糖提供資料顯示,最高點是98年10月倫敦白糖每公噸767美元,當初台糖50公斤大包裝售價每公斤新台幣31.5元上下;到了今年2月2日倫敦白糖每公噸已857美元,比之前的高點多100美元,可是台糖大包裝每公斤仍只售29.6元,還低於之前的售價,因市占率達7成,穩定了國內糖價。

家庭用小包裝1公斤更是從金融風暴至今都售36元,從未漲過。

上游原物料進口價與營業用物價波動幅度大致吻合,但零售價卻從金融風暴以來只漲不跌。台糖也不解的說,每次糖價動,糕點業就說會帶動麵包漲價,但營業用糖價並沒有漲。

糕點師傅吳寶春也說,漲的是核桃與奶油,應是有用到相關材料才漲;又如麵包業所用進口麵粉(非進口小麥後磨製成的麵粉),以他所購用狀況為例,去年至今未漲,所以他都不漲價,不了解其他同業調漲原因。

消基會前董事長謝天仁呼籲,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要核對上、中、下游物價與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一致否,就連中盤商怎麼售予下游業者,零售業怎麼聲稱成本增加,都要追查,才能找出是否有業者聯合壟斷,以做出有效對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