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房貸詐騙 小處著眼不吃虧

人氣 89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 在經濟不景氣的今天,有人鋌而走險,違背道德底線,利用房地產買賣來欺騙不熟悉實際交易流程的弱者。如果您發覺房屋貸款的程序紊亂不堪,面臨貸款拖延過久和取消抵押贖回權的情況,便要多留意了。騙徒們可能潛伏在周遭,等待機會,利用當事人弱點下手。這類的詐騙,當事人所損失的不僅僅是錢財,有時甚至連房子都會被騙走。

詐騙疑點種種

根據美國《不動產時報》(Realtytimes)報導,貸款人只要稍加留意,仍有許多遮掩不住的跡象可尋,使房貸騙子無所遁形。

如果令人懷疑的房貸公司或貸款人過早索取費用,那就是該提高警覺的時候。在實務上,除非提供的服務已完成,否則借款人無須支付任何貸款的費用。此外,房地產貸款公司向借款人提供業務意見,也不收取任何費用。

其次,不要在壓力下簽署文件或者「被催促快速去做某些事」。一個合法的專業貸款公司,會專注於資產的問題處理,客戶延遲幾天甚至數個星期再做決定,不會對他們造成任何困擾。所以,盡量避免第一次見面即簽署文件。

如想澄清貸款公司的信用狀況,可上美國「商業促進局」網站(bbb.org)查詢。如果有人曾檢舉此公司欺詐,網站可能會刊登相關的報導。一旦發覺有異,盡速聯繫律師審查相關文件,並在採取進一步行動前,趕緊聯繫房貸公司,要求他們提出更多的證明。

即使貸款公司口頭提到,抵押貸款的流程正在進行,為確保交易安全,可以跟貸款公司取得相關文件影本。把握的原則是「沒有文件,交易取消」。

值得特別留意的是 「先租後買回」的詐欺案例。騙徒會要求房主簽署讓渡房子的同意書,以房契換取房主暫時承租房子的權利。不過當 「先租後買回」上路實施後,房主若想用合理的價位買回房子,他們便大舉提高租金,直到房主無力支撐房租,被迫搬離自己的房子。

留意保密個人資料

除了留意上述各種騙術之外,更要注意不洩露個人的資料。盡量不要透過電話、電子郵件、甚至面對面的狀況下將個人資料交給別人。也不要隨意透露信用卡號碼、社會安全號碼或者銀行帳號和銀行匯款號碼給不相干的人。對投資者或者房貸公司來說,沒有知道個人資料的必要性。因此,如果您收到一通 「銀行」查驗銀行帳號等個人資料的電話,可詢問姓名和部門,並告訴他們將儘快回電。掛斷電話後,找出相關文件中銀行或貸款人的電話號碼,按照此號碼回電並確認其真偽。

曾有報導說,房主簽訂簡單的「再融資」或「先租後買回」的文件,他們只是簽署讓渡房契的同意書而已。但現實的情況是房主不光是搬出多年居住的房子,同時喪失了房子的抵押贖回權,更損失了支付給「再融資」銀行的現金。

生活中有老人親戚的朋友,防止貸款詐騙顯得更為重要。年老的親戚時常會認為自己的問題會造成他人負擔,希望自己解決所面臨的困難。這類老年人被騙的消息時有所聞,已有數千人上當。所以,如您有年邁的父母,必定真誠地與他們溝通房貸的詐騙例子,提供更多解決的方法,以及協助辨識騙子出現時,會伴隨哪些警示的訊號。

總而言之,阻止房貸詐騙的底線,就是未經律師看過,不簽署任何文件。許多地區都有義務律師免費審核房貸文件。也無須為此擔心得罪房貸公司或貸款人,因為真正的提供貸款服務和誠實經營的專業公司,他們非常樂意從容地與客戶把所有的疑問說清楚。

相關新聞
美房貸利率或將穩步攀升
台郵局升息  政策性房貸利率升
沒收法拍屋銀行敗訴 震撼美房貸市場
房貸擔保太超過  消基會提訴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