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競爭﹕廉價勞力 vs 高科技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黎新紐約報導)中國大陸GDP超日追美,中國是否會超過美國取代它第一強國的地位﹖Harvey Nash公司2月17日在曼哈頓主辦全球經濟講座喬治敦大學教授詹姆斯.摩爾(James Moore)和匯豐銀行國際商務諮詢委員會主席勳爵瓊斯.迪格比(Lord Digby Jones)有不同的看法。

瓊斯勳爵說,亞洲經濟再次崛起,建議美國通過自由貿易從中獲益。

他說,二戰過後日本經濟撅起﹐85年南韓崛起﹐現在是中國和印度。這一輪競爭對手有龐大的人口。印度有10億人口﹐中國人口13億。中國競爭優勢是廉價勞動力。英國工人要求每小時工資至少10元﹐中國8億人一天賺2元或更少。

而且亞裔人士重視子女教育。去年12月,他在英國的印度籍司機告訴他賺錢寄回家供孩子上大學﹐司機說其兒子今後會坐在勳爵的位置上﹐不是司機的座位上。瓊斯勳爵上周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大學演講﹐觀察到該校學生消息靈通﹐提問有深度﹐積極向上。在馬來西亞18歲以下國民教育免費。一位19歲大學生告訴勳爵﹐她父母辛勤工作資助她上大學﹐她將努力上進﹐爭取成功﹐回報國家和父母。

不過,他相信美國人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毅力﹐將使其能應對這一挑戰。

瓊斯勳爵強調﹐在21世紀﹐貿易經濟的重要性將超越軍事﹐商業領袖可能在期間扮演領導角色。他呼籲美國擯棄保護主義﹐開放自由貿易。他解釋:「身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何必與中國爭奪生產T恤衫的就業機會呢?你們(美國)應生產中國人會買、又無法製造的產品。」

摩爾教授說﹐美國優勢在其高科技研發和出產。雖然美國在創業﹑創新方面滑落到全球第4名﹐但摩爾教授堅信美國將在一兩年內回升到首位。中國人口是美國4倍﹐ 工資是美國的10 分之1。中國可能在廉價產品生產上超越美國﹐在飛機製造﹑製藥﹑高科技領域美國仍處領先地位。在投資方面﹐摩爾教授說﹐美國在透明度﹑產權保護和法律的優勢﹐將使其仍是全球投資者首選。

摩爾教授說,21世紀不是中國世紀﹐而是環球的世紀﹐是世界各國在經濟﹑政治﹑甚至軍事上緊密聯繫的年代。中美經濟體互相依賴。在世界格局中﹐美國仍將處於領導地位。而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相對孤立﹐不怎麼參與,也不聽取他國意見。胡錦濤訪美只是表面外交﹐並無實質意義。

摩爾教授認為﹐中國的人均GDP若要趕上美國﹐那可能是下幾代的事。

摩爾說,中國不完全是市場經濟。他在上海時﹐中國政府強行關閉幾家玩具工廠。也沒有跡象顯示中共要放寬言論和媒體自由。

相關新聞
「灰色收入」占GDP30% 中國統計局三回應
李凡:中國GDP迅速擴張 遺害後代
林子旭:60年後歷史課堂上的一幕
維基解密:李克強承認中國GDP數字是人造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