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紀元】用工難就業難 年後台商挑戰加倍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2月02日訊】(新紀元週刊記者吳涔溪採訪報導)隨著部分大型製造業往內陸二線城市遷移,許多在沿海打工的農民工紛紛返鄉,「缺工荒」與「就業難」正同時在中國社會上演。中國「轉型」社會詭譎複雜的現象,令台商外企倍感壓力。

今年過年,許多大陸沿海地區的台商外企感到膽顫心驚。過去一年,隨著部分大型製造業往內陸二線城市遷移,許多在沿海打工的農民工,趕在春運開始前返鄉,買了「單程票」,就打算不再回來了。而居住在城市邊緣的大學畢業生、農民工二代,失業人數正在加速增加。

「缺工荒」與「就業難」正同時在中國社會上演。中國「轉型」社會詭譎複雜的現象,企業經營的人才進用和人事成本首當其衝,令台商外企倍感壓力。

七成台商缺工 珠三角最甚

台灣研究單位「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去年實地訪查華南與華北地區,與兩百多位台商負責人及幹部訪談,發現2010年台商為解決用工不足,平均加薪幅度高達20%,平均缺工比例20%,有76%的台商明顯感到缺工壓力。

而早在去年11月起,多省市用工荒比往年來得更早,其中尤以深圳、珠海、東莞珠三角地區,最為明顯。某位東莞電子大廠的人資部主任指出,該廠每年到了過年,每天約有一百名內陸員工返鄉過年,但是,這些民工返回老家後,不一定願意回來繼續工作,而且「今年的不確定性要超過往年」。

在深圳地區,今年1月初,有不少工人辭工趕回老家,有報導指出,很多製造業普工流失比率達到1╱3。該市政府統計,今年元旦、過年期間,深圳市缺工人數將高達100萬人左右。缺工現象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的製造業生產線上的普工。

在珠海市當地,有不少電機、紡織大廠缺工達到近千人,當地業主反映:「現在內地的薪酬待遇不低於珠三角,辭職回家的人都打算年後不會回來了。年後企業缺工現象將更加嚴峻。」

內遷掀搶工潮 最低工資競相漲

值得關注的是,提前到來的「用工荒」不僅僅發生在東南沿海,缺工荒正跟著企業內遷的腳步和速度向內陸蔓延。大舉內遷最著名的如富士康,動輒需要數十萬員工,對其他企業用工形成壓力,去年,富士康將廠房遷往重慶和河南鄭州,今年又有遷往廣西的計劃。

廣西一向是農民工勞力輸出省份,在用工荒越演越烈之際,豐沛的勞工成了廣西招商引資的重要利基。但根據大陸媒體報導,去年剛將廠房轉移到廣西南寧經濟園區的台商企業「台灣麥斯鞋業集團」,去年4月正式投產,至今一直為缺工困擾。

該集團在上海、東莞、山東都有廠房,「原以為用工荒只是沿海問題,後來才發覺這是全國的問題。」該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張元亨對媒體表示,該公司一期用工需要八千人,但是現在只招到一千多人,再加上二期竣工,以及三家下游企業,所需要的原工超過兩萬人。「僅我們幾家廠商都把當地的剩餘勞動力給搾乾了。」張元亨說。

而曾經同為勞力輸出省份的江西,據統計,去年該省份贛州地區十個工業區兩百八十九家企業中,有一百七十家存在用工不足的問題,缺工人數近三點五萬。江西理工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滕清安就發現:台灣曾經有十六家企業原本打算在贛州選地,將廠房轉移過來,因招工困難,打退堂鼓。

海基會台商財經法律顧問蕭新永認為,「從去年延續到今年的全國性的缺工,至今沒有解決的方案。」為了預防年後缺工情況更嚴重,包括陝西、重慶、北京,宣佈1月1日起二度調高最低工資,江蘇從2月開始調漲。

蕭新永認為,調高最低工資只是暫時的誘因,因為各省市間為吸引工人,競相調漲。但陝西、重慶、北京等地,今年提早於年初調整最低薪資,「說明了今年缺工的情況,在年後會更嚴重。」

台北市企業經理協進會常務理事林中和則認為,有些地區沒有傳出缺工,是因為企業為了搶工,調整最低工資的腳步比政府還快,「像蘇州台商去年年初就開始調薪水,等到政府公佈的時候,企業早已調漲。」

解析用工難與就業難雙重現象

內地企業就業機會增加,再加上物價上漲、外出務工的成本提高,年輕人都不願意去沿海打工,老一輩的農民工也幾乎留在家鄉附近工作。家鄉在湖南,曾在廣州地區進行維權運動、以公民記者自居的肖勇指出,過高的物價、房價以及交通費用,削減了打工的收入和在城市的居住品質,是年輕人不願意到沿海打工的主要原因。「我曾經在牛仔服飾生產專區『廣州增城新唐鎮』做過社會調查,發現過去一年,那裡的商家和工人幾乎少了1╱3以上。」肖勇說。

肖勇還指出,大量失業伴隨著缺工的現象,「中國社會現在呈現比較怪異的現象,一方面是『民工荒』,一方面是『大量失業』。」一方面台商外企招工多有年齡限制,一般在30至35歲以下,而這個世代,就是80、90後的年輕人,他們對工資要求較高,也較有理想性,若勞動條件和薪資不符合理想寧可失業。

一位來自福建漳州農村的80後的農民工,目前在泉州自己經營小生意,他說自己十八歲時開始打工,打工不到兩年,就辭了工作,開始經營起生意買賣。談起80 後、90後的年輕人不愛打工,他說:「80後的農民工,都想要自己創業,90後的年輕人都很愛玩,打工的費用不夠他們花。」

台灣經濟研究院第六所所長楊家彥指出,勞力密集產業內遷,農民工返鄉後發現有工作機會,就不願意再外出打工,這是造成沿海缺工的主因。而大陸沿海地區以加工出口業為主,在金融海嘯後,歐美日市場尚未恢復到金融海嘯前的最高水準,訂單數量未回到過去水準,造成部分工廠必須裁員,也促使失業問題尚未緩解。

從供給方面看,專家指出,大陸的大學擴招,每年有數百萬普通大學和大專畢業生,他們不容易進入台商和外企的管理階層,技術上又不敵有技能的農民工。每年大量「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專生進入求職市場,造成企業找不著合適員工,而求職者又難找工的怪現象。

這個現象的根源跟「一胎化」政策有關,大陸中國社科院人口所所長蔡昉曾經分析「用工荒」的根本原因,在於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率的下降。他表示,隨著中國進入低生育階段,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率也在減慢,逐漸形成勞工的需求增長快於供給的狀況,是用工荒的根本原因。

關注未來變化與台商內遷風險

伴隨著「缺工荒」與「就業難」的雙重現象,台商未來一年在大陸的經營環境將更加艱困。許多專家都指出,在中國勞工不若此前充裕,且在人口結構改變、工資上漲的情況下,台商未來一年,將會面臨多重挑戰。

部分企業選擇向內陸遷移,如富士康,為緩解農民工離鄉背井的問題,提供更好的福利照顧以解決用工荒,但是,這樣的模式卻不見得適用中小型規模的企業,「如果沒有像富士康這麼大的背景,沒有當地領導的照顧,一般小型的台商要內遷,比較沒辦法得到這麼好的照顧。」陳建甫分析。

「勞動密集產業若想要在大陸生存,就必須往內陸遷移,但是運輸成本會因此大增,特別是中國的運量不夠,甚至有時要抽號碼牌,甚麼時候貨會送到客戶手上都不確定。」楊家彥分析。

「因此,很多台商都說,如果是加工外銷型的產業,不著眼於大陸內需市場的話,就不會考慮遷移到內陸地區,不少勞力密集產業,就必須遷到印尼、越南這些地方。」楊家彥說。

林中和也表示,不論企業是否內遷,在內陸最低工資相繼調漲、企業相繼加薪的過程中,「台商比較擔心的是,接下來他本身的利潤要怎麼平衡?尤其是毛利潤只有在3%至5%的產業,像筆記型電腦、鞋業等,這樣調下去還得了。」為了追尋成本窪地,鞋業幾乎八成已移到越南。而包含台商、日商、韓國等越來越多企業,看好下一個成本窪地——印尼。

投資中國受迫害台商協會理事長高為邦則表示,台商在大陸的經營環境肯定是越來越困難,建議政府讓本勞與外勞基本薪資脫鉤,讓部分製造業有機會回流台灣。◇

本文轉自第209期【新紀元週刊】
http://mag.epochtimes.com/b5/211/9001.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