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瑣碎、交津」化財政預算案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靜榮香港報道)政府前日公佈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被批未能助抗通脹、為基層市民紓困。預算案被批評只是公佈一些短期措施令民眾消怨的做法,只關注派多少糖,卻沒有關注稅制。缺長遠方針。有團體舉辦討論會,邀請學者與民間團體就新的預算案發表意見。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葉寶琳認為,民間團體一直提倡制度上的改革,但政府的一些紓困措施對基層沒有太大的幫助。任教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陳士齊則表示,香港市民對財政預算案的期望已經很低,小小交通津貼已叫驚喜。他諷刺特區政府是一個守財奴政府,是一班短視的「爛官僚」。

政府盈餘高,市民受惠少,有人批評財爺為守財奴,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一如以往,只公佈一些短期措施。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葉寶琳表示,民間團體一直有提倡制度上的改革,例如,減免公屋租金、電費津貼等。她認為剛出爐的財政預算案對基層市民沒有太大的幫助。

內地熱錢令樓市繼續升溫

關於土地問題,葉寶琳認為政府去年所謂的降溫措施毫無成效,提高印花稅亦未能收效。她說,財政預算案沒有提及內地政策對本港的影響,她指出在香港搞地產霸權沒有成本,相反,內地實行「國8條」之後,禁止外省人於大城鎮購房,她預期,內地的熱錢會再次大規模湧入香港。

陳士齊指,財政預算案的講辭是一個宏觀的治港藍圖,例如教育的總體開支,細數應該是由負責的政策局負責,財政預算案連格式也不合格。他舉例說,連最簡單的數目如扣除通脹後增加的開支是多少也欠奉。又指出,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一個在上半年,一個在下半年,應互相呼應,如今卻似是互為割裂。

陳士齊認為,財政預算案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每年都開到飯」,因此必然涉及稅制的問題,例如如何令稅制更公平,近年的財政預算案基本上都不提稅制。「在1997前,市民都很關注每年的樓宇落成量,但從2003年起,政府就再沒有公佈,傳媒也沒有跟進。到近年發現樓宇供應量不足,再碰上熱錢出現,樓市自然是熱火朝天。」

就80後方面,陳士齊說:「整份預算案涉及80後的,就只有1億元創業基金,十分可笑,整份財案是漠視80後。無論從稅制本身,或從地產霸權,即是住屋需要方面,或是整份財政預算案如作為財政手段扶助經濟發展,全部是『食白果』。他批評曾俊華是一個不合格的財政司司長。」

提到煙稅的問題。陳士齊指,財政預算案加煙稅而減酒稅,明顯是擦唐英年鞋。「紅酒繼續免稅,煙就抽稅,這是不公平政策,愚蠢的政策所製造出來的問題。」政府似乎完全沒有考慮到政策的後果。此外,酒的危害是否少過吸煙也不一定。

強積金注資明益財團

陳士齊說:「整體香港市民對財政預算案的期望已經很低,一個守財奴的政府可以不給回錢你,你覺得理所當然,於是乎突然給你小小交通津貼就叫驚喜了。」他分析說,財政預算案從來沒有檢討香港交通格局,政府為維持地鐵壟斷,任由巴士加價。「東隧及西隧,中間為了要讓某些人『濕水』,建成後給財團經營,益某些財團,令這個本來已經打通的香港交通命脈被某兩個私人財團壟斷,令東西隧不肯同一個價格過海;只要同一個價格就會塞車,路政署就會計劃調整那裏的交通。結果整個交通格局維持地鐵的壟斷,這些都是「交津」背後的根本問題。

預算案將每個強積金戶口注資6,000元。陳士齊表示2年前社民連建議市民可以自行選擇是否提取6,000元強積金注資,但政府拒絕此建議。「今次這200幾億,明顯只是益銀行家,連同上一次派強積金,已經400幾億,已經可以搞全民退休保障。」

政府叫市民去買債券,錢又流到金融市場,令熱錢更多,通脹更高,被批評是「矛盾政策」。陳士齊說,民間從來沒有提供民間財政預算案。「民間除了要求某一個政策方案外,應嘗試去做一份,搵一些民間團體、學者聯合地做,這樣才可以對抗政府的「爛」財政預算案。」◇

相關新聞
香港財政預算提出450億紓困措施
香港各界評預算案保守 未解民困
「派糖」失效 預算案爆民怨
紓緩通膨  議員要求港府退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