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大溪木藝博物館 探索歌后鳳飛飛故事館

文/王知涵

人氣 1814

台灣桃園大溪木藝博物館在2015年3月正式開放,免門票自由參觀,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將在地木器產業、民俗文化及古蹟歷史建築串連,成為多面向博物館,豐富心靈層次,展現大溪富含自然、人文與木藝專業的迷人樣貌。

大溪位於大漢溪上游,是桃園縣最早發展的地方。自清代以來,河運發達,早在十八世紀末,大溪就是木材、茶葉、樟腦等物資重要集散地,也是轉運樞紐。

樟木是大溪木家具常用木料,柳杉則是修復使用材料,在大溪出產的木藝作品細膩,品質優良,全盛時期最受歡迎有兩大類商品:一是祭祀及慶典常用家具「神桌路」和婚嫁添購梳妝台、衣櫃的「嫁妝路」。

大溪歷史館。(王知涵/大紀元)
桃園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map。(王知涵繪圖/大紀元)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簡稱木博館,不是單棟建築,而是1920年代日治時期建築的多座館舍集結統稱,包括:李騰芳古宅、壹號館、木生活館、木家具館、武德殿、藝師館、大溪歷史館、鳳飛飛故事館、六廿四故事館、工藝交流館、工藝基地等。這些館舍都很有歷史,現在還保留昔日建築原汁原味。

武德殿。(王知涵/大紀元)

從館名就可以看出各館的特色,例如藝師館,陳列展覽品都是木藝大師的心血結晶,有木雕杯墊、木雕苦瓜、木雕植栽……每一樣都栩栩如生,是價值不菲的珍品!

壹號館有許多可愛木製公仔,介紹大溪人風土民情。木生活館和木家具館是連棟建築,「大溪木藝生活」為主題。

其中,讓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大溪歷史館、鳳飛飛故事館和六廿四故事館。歷史館很好辨識,因為館外有兩隻梅花鹿活靈活現,是木藝再生雕塑,維妙維肖。

壹號館裡的大型木博喵是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代言角色。(王知涵/大紀元)
壹號館裡的遶境遊行可動木雕。(王知涵/大紀元)

鳳飛飛故事館

鳳飛飛故事館人氣最旺,館外立著一個「愛唱歌的小女孩」,紀念這位出身大溪女兒的國民天后鳳飛飛。館內用主題式收藏這位「帽子天后」的精彩一生,以及展示鳳飛飛各項唱片、電影海報、雜誌、獎牌、書面報導等珍貴文物,也可以掃描QR code看影音視頻。

鳳飛飛有77張專輯、62張精選、24張合輯、7張7吋小唱片,總共8千分鐘的歌聲,被譽為一代巨星,她一生多次獲得金鐘獎、金曲獎等,並且1985年榮登新加坡最受歡迎藝人榜首,可惜2012年因肺癌病逝,桃園縣政府將她生日八月二十日訂為「鳳飛飛日」。

鳳飛飛故事館。(王知涵/大紀元)
鳳飛飛故事館內陳列著傳奇歌后鳳飛飛的唱片封面。(王知涵/大紀元)
鳳飛飛故事館裡呈現出鳳飛飛的歷史牆。(王知涵/大紀元)

六廿四故事館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遊行至今已延續逾百年,是大溪在地最著名的民俗遶境活動,代代傳承,在每年六月盛大登場,稱為「六廿四慶典」,被視為「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遶境遊行領頭就是舞龍舞獅,就像過年時舞龍舞獅賀新年是一樣的熱鬧非凡!分成龍陣和獅陣,基本功是「走8字」。

六廿四故事館裏的古老樂譜。(王知涵/大紀元)

木博館就在大漢溪沿岸,沿著河岸散步,可以欣賞大漢溪旖麗風光及巴洛克風格的大溪橋,白天是復古拱門加上氣派雕花,夜晚開啓纜索線燈,璀璨耀眼,光彩絢麗,享有「情人橋」美稱。

大溪中正公園是一個可休憩可漫步的溪畔綠地,綠意盎然。園內有平坦步道,也有涼亭和座椅可乘涼敍舊話家常,在1909年建立,是大溪第一座公園,幾經翻修增建,在1975年更名「中正公園」紀念先總統蔣中正先生對台彎的貢獻,在銅像廣場中矗立著蔣公英姿銅像,供後人瞻仰。

每逢假日大溪老街人潮洶湧,因為這裡是饕客的最愛,兩旁琳瑯滿目各式小吃攤販林立,香味四溢,有烤香腸、臭豆腐、麵線羹、炒飯炒麵、碗粿、魯豆乾……又或是花生糖、豆花各種甜食一應俱全,逛完木博館飢腸轆轆,剛好到大溪老街大啖美食。

來到大溪,就像飽餐一頓精神食糧,沒有死板板的水泥牆間隔,整個大溪都是博物館,是一趟提升文化素養的知識之旅,充滿人文與歷史的痕跡。@*

責任編輯:曾臻

推薦閱讀

●山林森呼吸 漫步林業遺跡桃園東眼山步道
●單車漫遊:淡水河金色水岸自行車道
●世界最豪華火車在印度 如移動式五星級飯店

相關新聞
山林森呼吸 漫步林業遺跡桃園東眼山步道
日本香川讚岐滿濃公園百花爭豔
日本香川單車一日遊:琴彈公園、錢形砂繪
日本小豆島騎單車吹海風 紓壓好逍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