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客家菜變口味 不失傳統勤儉風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24日電)客家菜以油、鹹、香著稱,反映客家人勤儉持家精神,歷經多年變遷後,近年來台灣味漸濃,迎合養生風潮,口味也變淡,但仍不失傳統勤儉樸實風味。

客家先民南遷躲避中原戰亂,遠避窮鄉墾荒,其中來台的早期客家族群都靠山而居,取得食材不易,勤儉成性的客家人便發展出味濃而下飯的農村菜,醃鹹菜、醃蘿蔔等各種醃製品出籠,除下飯易保存外,用來搭配其他菜餚,風味也佳。米食在務農的客家人手中也化身粄條、紅粄、粢粑、艾草菜包等。

在客家庄長大的高雄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許傳盛,推廣客家美食不遺餘力,他對客家菜有獨到體認。

他表示,客家菜樸實不花俏的菜色蘊含客家族群代代流傳的勤檢精神,令人回味再三。客家菜運用就地取材的食材特性,加以發揮,成就客家菜盛名,也展現客家人的生活哲學,這也成饕客品味客家菜的另一體驗。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西餐廚藝系副教授陳寬定雖非客家人,但喜歡吃客家菜,吃成專家,為彌補校方沒有專門開課傳授客家菜,這學期他指導學生在校成立社團邀集「哈客」學生,研究客家文化並學習客家菜餚,他近年來並受高雄市客委會邀請推廣客家菜,已辦過客家菜手藝賽等活動並將出書。

陳寬定說,客家文化雖有南北客之分,但飲食上迄今已差異不大,傳統客家菜重鹹味,如今為迎合輕食養生風潮,口味日趨淡化,有些店家更融入養生概念,只有傳統客家菜的樣貌,幾乎沒有傳統客家菜的味道。

他又說,只有粄條、苦瓜封及客家封肉等少數客家菜,如今還能忠於傳統原味。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研究所長吳中杰說,薑絲大腸、客家小炒、炒野蓮等坊間招牌客家菜,都是大陸客家原鄉沒有,來台灣發展出來的。

高雄美濃地區客家人,自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客家先民入墾美濃至今已275年,美濃客家菜餚文化從大陸原鄉移民過來,歷經日據時期、國民政府遷台後社會變動,發展出自有特性,近年來隨著當地交通的便捷,當地客家菜口味已大變,但仍不失傳統勤儉風格。

吳中杰率學生長期在美濃客家庄研究客家飲食等文化,他說,美濃地區的餐廳近年來已很難吃到道地客家菜,口味跟台菜很接近,街上傳統客家小吃店,除對當地老一輩客家人外,也不會再下重鹹。

他又說,前一陣子他去美濃吃喜酒,男女雙方都是當地客家人,請來外燴做客家菜喜宴,竟有魚等海產出現,違反客家菜餚不能有海產的傳統,不過,菜色還是不失勤儉樸實風味,沒有台菜般的華麗。

他表示,炒野蓮是美濃獨有的客家菜,他有1名博士班女學生是美濃人,台灣大學畢業後,因懷念家鄉味菜餚,特別以美濃炒野蓮為題,做博士論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