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商人系列

楊寧:儒商鼻祖子貢

楊寧

人氣 56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26日訊】子貢(前520年~前446年),複姓端木,名賜,春秋時衛國(今河南浚縣)人,是孔子最為著名的七十二弟子之一,亦是中國儒商的鼻祖。

子貢出身貴族,先祖是商朝後裔。《史記•貨殖列傳》中言:「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益;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家累千金。」25歲那年,子貢在孔子出仕衛國時與其結識,從此追隨孔子,並成為其學說的有力支持者。他學成後,曾出仕做官,但後來轉而經商。

在追隨孔子期間,子貢在精神上不斷得到提升,對孔子的「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子貢性格豁達、直率,非常樂善好施,但他從孔子身上學到了甚麼是真正的「仁義」,學到了維持機制和不出個人風頭的處事原則。比如,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就可以從國家獲得補償和獎勵。一次,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了回來,但卻沒有向國家領取金錢。孔子告訴他這麼做是不對的,因為這樣一來,魯國人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落難的同胞了。子貢謹記在心。

一次子貢向孔子問政。孔子說:「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國防穩固,老百姓誠信,這才是理想的社會狀態。」子貢便問道:「逼不得已,如果這三者都要捨棄,哪方面應先捨棄?」孔子說,先捨棄國防。子貢追問,如果迫不得已二者捨棄一個,應捨棄哪個方面?孔子說捨棄發展經濟。因為「信」是不能捨棄的,「信」是立國之本、立身之本,至死都不能丟的。子貢對此亦謹記在心,並成為了一個非常講信義之人。

在孔子的教育下,子貢的水平不斷提高,成為了孔子看重的學生之一。《論語》中技術孔子與弟子的答問,以孔子與子貢的為最多。從子貢的一些言辭中我們可以看出子貢謙虛、溫和的人品。比如:「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賜也何敢望回? 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子貢學成後,曾做了一段官員,其後開始經商。孔子認為「利者,義之合也」,即儒家強調的「利」是自身利益與群體、社會利益的高度統一。而身為商人的子貢,就是以儒家思想指導自己從事商業活動,從不損人利己,而是在經商中堅持「仁、義、禮、智、信」,簡而言之,就是在商業中講究仁愛、仁義,講究誠信,要有智慧,懂得遵循一定的禮儀。子貢經商也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具體經營方面,子貢也具有非同一般人的天賦。懂得隨時令變化和市場供需狀況的不同來獲取利潤,因此孔子評價他擅長揣度行情,而且預測準確。他的經商論點是:有美玉在櫃子裡,就該等待善價出售,而非永遠貯藏。他還認為商品價格的高低取決於供求關係,並提出了「物以稀為貴」的理論。

在獲取了巨額利潤後,子貢還廣泛幫助民眾,實現了儒家兼濟天下的理想。

史載,孔子去世後,子貢為其守孝6年。古代子女為父母守孝通常只有三年,但子貢卻超過了這一時間,不僅見其師徒情深,更彰顯其商人的信和義的本質。

此後,子貢繼續經商,同時四處宣揚孔子的思想,並成為孔子衣缽的繼承人。由於其在商業中的特殊才能,所以後來被稱為中國「儒商」的鼻祖。

相關新聞
泰國曼谷 泰絲大王的家
姜維平:官商勾結  薄熙來舊瓶裝新酒
繁榮經濟出新招 巴黎提升夜生活質量
山東古沉船出土百餘文物 元青花超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