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差 美國大學派對文化消失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3月8日訊】(美國之音報導)飲酒狂歡(binge drinking)可謂美國大學文化的一個組成部份。最新調查顯示,不喝酒的大一新生大幅度增加了。專家說,這可能是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不過要讓學生經過4年洗禮後仍“出淤泥而不染”,大學方面還要加把勁。

“教室外”(Outside the Classroom)是一個專門提供飲酒預防教育的組織,每年調查即將成為大學新生的人的飲酒情況。調查以過去兩週有無喝酒為標準。最新結果顯示,沒有喝酒的年輕人從2006年的38%顯著增加至2009年的62%。

“教室外”的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巴斯提德指出,這應該是學生更認真看待進大學這件事,而原因很簡單,他說:“在景氣差的時候,學生和家長都要更辛苦,才讀得起大學。”

其他團體所做的研究雖然沒有像“教室外”的結果這麼顯著,但也發現了相同趨勢。根據密西根大學的“監督未來”調查,在過去30天沒喝酒的高三學生,從2006年54.7%上升為2009年58.8%,而這個比例自從1997年來已經增加了11.5個百分點。

*美國大學的飲酒文化*
Outside the Classroom“教室外”首席執行官巴斯提德

巴斯提德對熱衷喝酒的年輕人減少感到很欣慰,但他提醒說:“我比較擔心大學沒有重視這個現象。我知道學生往正確方向在走。這個結果是在呼籲大學校長、董事會、職員跟上這個趨勢。”

美國大學生的飲酒狂歡文化已不是新聞,美國甚至還有派對大學排行榜。巴斯提德認為,這種文化在損害美國的競爭力。

他說:“當我們思考美國高等教育時,坦白說,我們擔心的一件事是,這麼嚴重的飲酒問題只有美國才有。最簡單的例子是你去看印度或中國的大學,喝酒不是對學生造成問題的東西。”

全國酒精濫用和酗酒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oholism)對狂飲的定義,是使血液酒精濃度達到0.08%以上的喝酒行為。就一般成人而言,男性一次喝下四杯酒精飲料,女性一次喝下五杯酒精飲料,就屬於狂飲的範圍。

*大學能否有效應對*

美國大學雖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多數的應對行動只限於校內。事實上,全國酒精濫用和酗酒研究所2002年曾首度呼籲,大學必須將範圍擴大到校園週遭,與當地警方和酒吧合作,才能有效減輕大學生的狂飲問題。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預防研究中心的索茲博士(Robert Saltz)領導了一項實驗。他們將14所加州公立大學分成兩組,讓一半大學落實飲酒預防措施,其中包括增加酒醉駕車檢查站,控制過度吵鬧的派對,打擊未成年人飲酒。

實驗結果發現,3年後,學生在校外派對喝醉的情況平均減少了6000起,學生在附近酒吧和餐廳喝醉的情況平均減少了4000起。這項研究發表在去年12月的《美國預防醫學期刊》。

索茲博士表示:“我們成功將這些控制手段用於大學生。其次,一個很重要的相關發現是,學生並沒有改去其他地方喝酒。”

普度大學數年前也開始與附近社區協力解決這個問題。結果發現,狂飲的學生從2006年48%成功降為2009年37.3%。

索茲博士指出,跟20年前相比,現在有心減輕學生喝酒問題的大學明顯變多,但問題是,並非所有大學都有足夠的資源和正確的知識。他說:“這個領域的研究人員都同意,我們目前的任務是如何將不同方法整合成為最效的策略。”(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興技術給美國大學生帶來的影響
美國大學學費和經濟資助同時增加
美國大學冷門外語課多 台語也開課
《蠶食美國》製片人加州演講(上): 共產主義者是什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