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資金缺口大 中共承諾「完工」變「開工」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保障房的資金缺口高達上萬億元,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出於風險和收益雙重考慮,只會虛與委蛇。中共此前對外承諾的3,600萬套保障房三年內必須「完工」,日前已改口為三年內必須「開工」。民眾普遍認為,在房價畸高的當下,一些中低收入家庭熱盼的保障房,很可能因中共的習慣性變卦和體制的腐敗及由此導致的房屋質量問題,將成為永遠的「傷心房」了。

保障房資金缺口大 中共改口

「如何加大保障房建設」成了2011年「兩會」期間網民最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日前,住建部官員透露,今年全國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1,000萬套的任務指標已分解到各省份,中央財政資金也將在全國「兩會」前後陸續下撥,央行和銀監會正制定保障房中長期信貸計劃……

據住建部估算,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所需資金至少1.3萬億元。2011年中央財政對保障房建設共投入最多增加到1,000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稱,按照有關規定,「土地出讓淨收益用於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的比例不得低於10%」,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2.7萬億元,今年可拿出2,700億元;加上「國開行」貸款1,000億元,地方政府再自籌資金1,000多億元。滿打滿算可籌集5,000多億元,仍有近萬億元的資金缺口,還至少需要銀行信貸支持9,000億元,這還未將征地拆遷補償考慮在內。

在如此巨大的融資壓力下,據財新網報導稱:「中央口風也改了,原來說三年3,600萬套必須完工,現在改為必須『開工』了。」。

銀行高管:不要指望銀行信貸資金

大紀元記者為此採訪了大陸律師彭劍,彭劍認為:「完工和開工差別太大,這很像玩笑嘛,中央不能這樣不嚴肅吧。」

一位國家開發銀行人士認為,保障房存在三無:無資金、無法規、無機構(保障房管理機構)。

據多位受財新網採訪的商業銀行地方分支機構負責人均表示,地方政府都在軟硬兼施,號召商業銀行大力支持保障房建設,以彌補資金缺口,不過商業銀行出於風險和收益雙重考慮,只會虛與委蛇。

「商業銀行肯定不會成為保障房建設資金來源的主力軍,保障房建設的資金本質上要靠政府來承擔,不要指望銀行信貸資金『一肩擔盡萬古愁』。」面對種種不可抗力,一位銀行高管最後直言。

保障房建設「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近年來曝光的大量案例讓大多民眾對這些在建的保障房的未來表示擔憂。

北京大興區的明悅灣小區9棟保障性住房中,8棟被查出問題引發關注。去年10月,北京第一個因質量問題而被責令拆除重建的大興明悅灣保障房項目在機械轟鳴聲中,轟然倒下。「不敢說30%,全市範圍內至少也有10%的保障房是存在質量問題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房地產開發商對大陸媒體透露。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武漢黃埔人家•長江明珠經適房小區是座能容納2,400戶的嶄新小區,緊臨長江,風景優美,曾被評為國家康居示範小區。但是最近,搬入小區的一些居民開始擔心他們今後的健康風險。他們腳下的土地曾經是一座生產了數十年的化工廠。

據去年底大陸媒體報導,在河南新鄉購買經濟適用房,無法申請按揭貸款,一次性就要付幾十萬元。認購名單上幾乎全是「老總」、「科長」,其中有個「宋經理」一人竟然認購十餘套。

更有武漢經濟適用房「六連號」 事件、石家莊廉租房——157人渾水摸魚、深圳住建部「輕罰門」等諸多醜聞……廣州、杭州、石家莊等各大城市,低收入群體因買不起而大量棄購的同時,經濟適用房小區出現大量有錢人,奔馳、寶馬屢見不鮮,而且出現大量閒置「豪宅」,已售經濟適用房呈現「高租售率」。

網民「新聞評論員」說,一些有地位、有權勢、有身份,並且收入高的官吏,不惜動用權力與民搶房,鳩佔鵲巢參與保障房買賣,無非是為了倒賣保障房,從中獲取巨額的經濟利益。

網民「佩弦鄰里」說,計劃要真正落實到位,真正把中、低收入的家庭納入保障的範圍內,這就是標準要寬、執行要嚴,千萬不要搞成紙上遊戲、鏡裡景觀。

網絡上民眾普遍認為,在房價畸高的當下,一些中低收入家庭熱盼的保障房,很可能因中共的習慣性變卦和體制的腐敗及由此導致的房屋質量問題,將成為永遠的「傷心房」了。

彭劍律師對大紀元記者證實了網上這種疑慮確實是存在的,據他瞭解,保障房的質量問題還是飽受爭議,房屋業主為質量問題打官司的情況時有發生。特別在小城市和邊遠地區,保障房的質量監管還是很不得力的。

相關新聞
北京六棟經適房建成「豆腐渣」被拆
杭州廉價房用地建別墅 楊瀾等名流入住引爭議
深保障房分配終審出爐  各界質疑
中國保障房建設拖拉 多地僅完成約1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