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內「美國製造」將領先「中國製造」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近日,美國波士頓資訊公司發佈一份報告稱,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和人民幣升值,美國把製造業大量外包給中國的時代即將結束,美國將在未來5年裡重新成為製造業大國。這個觀點得到很多人的贊同。

儘管很多人把中國稱為「世界工廠」,不過全球製造業的龍頭一直都在美國。上世紀50年代美國佔全球製造業比重一度超過40%,目前美國企業生產的產品佔全球製成品生產總值的21%,而中國僅佔8%。美國從未喪失全球最大製造業的頭銜,只是在零售業方面,人們的感受有所變化而已。

有分析說,在過去20年克林頓和小布什執政時期,美國政府對本國製造業缺乏重視,促使很多企業把生產加工中勞動力密集型產品轉包給中國,促成了近20年「中國製造」滿天飛的局面,如在超市裡出售的玩家、衣物、家用電器等日常生活用品領域,「美國製造」好像被「中國製造」所淹沒了。

不過專家指出,美國轉移到中國的,只是低技術含量的粗加工產品,而在飛機、半導體、精密機械等高科技工程領域,美國一直雄霸一方。在總價值上,或在電腦、醫藥、航空以及好萊塢電影等高附加值的製造業,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大製造廠。

即使在汽車行業,雖然中國製造出更多的福特汽車,但轉移到中國的只是生產基地,企業最核心的「大腦」部份一直留在美國,這個所謂「大腦」,一是指技術,二是指品牌,十多年來,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堪稱世界「廉價」工廠的帝國,但中國仍缺乏全球公認的品牌,最近幾年評選的在全球100個最有價值的品牌中,美國佔據51個,而中國榜上無名。而且中國製造業在科技、質量控制、管理、專業技術以及其他高端製造業的重要因素中,比西方國家還落後很多。

最讓人擔憂的是,中國製造業的低成本優勢還能持續多久。目前中國的沿海地區已經不具備低成本優勢,珠三角、長三角的不少外資企業已經向印度、孟加拉、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國家轉移。有專家預測,如果中國的人力成本仍然以每年10%至12%的速度增長,很多人相信,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製造將把中國製造拋得很遠。

在這次金融危機的應對中,奧巴馬政府一直把美國製造業的復興當成是關鍵。目前美國各州大幅度的稅收優惠,正在使一些導致美國企業決定將生產業務遷到海外的理由開始變得不那麼充分,甚至還使一些企業打消了將業務遷離美國的想法。最近幾個月來,卡特彼勒、通用電氣、福特等美國製造業巨頭紛紛宣佈計劃,對於在美製造業投入新資金。

相關新聞
國際餐飲酒店展 「中國製造」缺創意
中國製造業放緩  亞股一片慘綠
林輝:「中國製造」緣何從高貴走向低廉?
中國製造的美國旗 整整多了11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