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總裁爭奪戰打響 歐亞唇槍舌劍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綜合報道)深陷性醜聞指控的斯特勞斯-卡恩已經被迫辭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並獲保釋。國際貨幣基金(IMF)20日晚間表示,新任總裁的選任程序將會在23日以候選人的提名來拉開序幕,最終決定則預期將在6月30日達成。目前,人們尤為關注,下一個監管世界貨幣金融體系的領導人將會來自哪個國家?

爭奪戰打響 歐亞各執一詞

華爾街日報20日報導,週四(19日),IMF執行董事會(executive board)開始了為期兩天的會議,商討遴選總裁一事。IMF代理總裁、美國人利普斯基(John Lipsky)說,我們希望能儘快開始遴選。他同時宣佈執行董事會正在討論以便為遴選過程設定框架。

美國表示支持IMF長久以來的繼任準則,對新興市場官員要求在IMF擁有更多權力的日益高漲的呼聲避而不談,推動歐洲任命下一任IMF總裁的努力。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IMF總裁卡恩(Strauss-Kahn)辭職一事表示, 該組織的高級管理層構成應更好地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和新興市場的代表性。中國官方目前還沒有推出自己的建議人選來領導基金組織。然而,一些分析人士以及媒體評論認為,現年57歲的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是有希望的潛在人選,他從2010年5月開始出任IMF總裁特勞斯.卡恩的特別顧問。這也是中國公民在IMF歷史上獲得的最高級別任命。

週四來自亞洲國家的一系列聲明似乎旨在防止任何匆忙任命歐洲候選人的決定。菲律賓財政部長普裡西馬(Cesar Purisima)說,亞洲作為全球經濟的一個增長引擎意味著亞洲人應該執掌IMF。泰國財長Korn Chatikavanij週四接受電話採訪時說,IMF由歐洲人管理這個傳統毫無邏輯,世界在過去三四年取得了重大發展。

但歐洲人說,由於急需解決主權債務危機這個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應該讓歐洲人擔任新總裁。法國、意大利和德國週四都說應讓歐洲人繼任。現任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英國前首相布朗(Gordon Brown)、歐洲復興銀行行長米洛(Thomas Mirow)、前德國聯邦財政部長施坦因布呂克(Peer Steinbrueck)以及現任德意志銀行行長阿克曼(Josef Ackermann)都有可能成為IMF新任的掌門人。

此外,墨西哥也推出了自己的候選人──墨西哥現任央行行長、IMF前副總裁卡斯滕斯(Agustin Carstens)。墨西哥財政部長Ernesto Cordero告訴記者,他認為卡斯滕斯是IMF總裁的「最佳人選」,並說應該擇優遴選下一任總裁。其它人選包括南非前任財長曼紐爾(Trevor Manuel)以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前任主管、土耳其人德爾維甚(Kemal Dervis)。

選票份額由所佔IMF配額決定

自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45年成立以來,歐洲人,確切的說是法國人最頻繁的擔任了該組織最高領導一職。根據長期以來的傳統,美國人通常擔任世界銀行的總裁和IMF的二把手,而歐洲人通常執掌IMF。

一位候選人只要獲得董事會24位成員國簡單多數投票即可當選總裁。而該董事會的24名成員代表了基金組織187個會員國。他們的選票份額則由該國,或者地區在IMF中所佔配額來決定。投票權份額又大致是由成員國在全球經濟中的權重決定的。

歷史上歐洲經濟的體量曾大大超過亞洲,歐洲則擁有35.6%的投票權份額,其中法國和德國各佔4.3%;亞太地區擁有20.93%;美國一國獨大,擁有16.8%;日本憑藉6.25的投票權位居第二;自該組織2010年對投票權的分配機制進行改革後,中國的份額從的3.65%升至6.19%。位居單獨選區排名第三。

總的來說,世界上最大的7個經濟體在IMF中一共擁有44.3%的投票權。同時,世界新興市場以及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為40.5%。

IMF簡介

據維基百科介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

國際貨幣基金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每位成員地區有正、副理事代表,通常是本國的財政部長或中央銀行行長。理事會於每年9月舉行一次會議,各成員的投票權按其繳納基金多少來決定。

該組織的資金來源於各成員認繳的份額。成員享有提款權,即按所繳份額的一定比例借用外匯。1969年又創設「特別提款權」的貨幣(記賬)單位,作為國際流通手段的一個補充,以緩解某些成員的國際收入逆差。成員有義務提供經濟資料,並在外匯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該組織的監督。

執行董事會由理事會委託,行使理事會的權力,處理日常事務。該會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每兩年選舉一次,設有1名總裁和3名副總裁,總監任期5年,由執行董事會推選,可以連任。其中八名執行董事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中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任命,其餘由其他成員組成的選區選舉產生。 國際貨幣基金的臨時委員會,被看作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決策和指導機構。該會主要的工作是協調政策合作,特別是制訂中期戰略。該會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年與世界銀行共同舉行年會。

中華民國是該組織創始國之一。在1945年12月27日至1980年4月16日止,約30年3個月又21天的時間,這段時間行使代表權的是中華民國。 1980年4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將中國的代表權轉移給在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在該組織中的份額為33.853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2.34%。中國共擁有34102張選票,占總投票權的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80年獲得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一名執行董事。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

相關新聞
巴羅佐希望IMF的總裁問題能盡快解決
IMF總裁性侵對象疑染愛滋病
卡恩案 飯店延後1小時報警
醜聞纏身 卡恩請辭IMF總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