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存款衝破5000億 人民幣不會取代港元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31日訊】(據台視新聞報導)香港人民幣昨日昇穿 6.49 兌 1 美元水平,再創匯改後新高;在市場持續憧憬人民幣升值下,香港人民幣存款量不斷攀升,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截至今年 4 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已突破 5000 億元 (人民幣,下同) ,他一再重申不存在港元被人民幣替代或邊緣化的現象。

《星島日報》報導,香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及存款量持續攀升,截至 4 月底人民幣存款按月升約 13% 至 5100 億元,其中 2/3 為企業存款, 1/3 為個人存款,市場人士指,若人民幣存款續以此步伐增長,料年底勢破兆元。

陳德霖在專欄《匯思》中撰文指出,近來有論者指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過快,或帶來很多風險,包括港元地位被人民幣取代,亦即是港元被邊緣化,但他認為有關觀點和擔憂是言過其實,並就此作詳盡解釋。

他指,貨幣替代和邊緣化乃指本地居民對港幣失卻信心,以致在經濟和商業活動中,棄用本幣而使用外幣,現時有兩種誤解,一是有人認為香港市面上愈來愈多人民幣流通,就是「貨幣替代」的現象。

香港作為購物天堂,商戶為遊客提供方便,故會接納人民幣等外幣作為支付之用,當然內地遊客愈多,人民幣的使用和流通就愈普遍,惟商戶沒對港元失去信心,也沒在跟港人交易時要求改用人民幣作支付。

二是將人民幣存款上升理解為港元被替代或邊緣化;他說,人民幣存款增長雖很快,現約佔香港總存款百分之八,惟大部分由企業存款增加帶動,而企業人民幣存款來源主要是內地企業為支付進口而將人民幣匯到香港,並非兌換而來。

至於個人人民幣存款,亦非全部使用港元兌換,很多市民是以外幣存款來兌換人民幣,作為資產配置,故不是代表本地人對港元沒信心而拒絕使用或持有港元;他強調,市民對港元的信心一直都沒動搖,這可從港元鈔票於過去 10 年的發行量變化反映出來,港元鈔票發行量從 2001 年的 1080 億元倍增至去年底的 2270 億元,顯示港元鈔票作為支付工具沒有萎縮,且增速較經濟增長還要快。

正如倫敦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美元離岸中心,但英鎊沒被替代或邊緣化,除港元外,本港銀行體系還吸收了大量外幣存款,香港的外幣存款從 1990 年的 7000 億元增至去年的 3.2 兆元,港元存款增長大致相若,由 5200 億元增至 3.6 兆元。

過去 20 年來,外幣佔香港總存款的比例一直維持在 5 成左右,正好印證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而不是港元被邊緣化的現象;另外,人民幣昨日續創匯改新高,由於美國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消息利好人民幣,昨日收報 6.4829 兌 1 美元,較上週五大升 88 點子。

人民幣中間價連續第 4 個交易日創匯改以來新高,報 6.4856 ;匯商預料,人民幣或升至 6.45 水平,以抗衡因為電荒和乾旱引發的高通脹問題。

相關新聞
港金融機構認為人民幣升值不影響港元匯率
港元不再成為炒賣人民幣升值工具
花旗:利用港元炒人民幣升值資金可能流出香港
大摩:港元最快在2012年後與人民幣掛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