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 中共想改變話題 我們不能讓其得逞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5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美國卡內基基金會訪問學者威廉.多布森( William J. Dobson) 近期在《華盛頓郵報》撰文「中共想要改變話題。我們不要」。他在文章開頭說,中美人權對話4月底甫於北京落幕,由於雙方過去曾多次針對中國人權協商,但實質效果甚微,本次會談之前,國際關心人權的團體並未賦予過高的期望。

果然經過兩日的會談,一點也不令人驚訝,美方提出的人權議題,中共官方刻意避重就輕,甚至不願回答美方所提被逮捕的維權律師和民主人士的下落和現狀。據維權律師指出,主要是中共當局面臨了內外政經的複雜局勢,但能夠選擇的對策卻很少,心裡感到害怕,且跡象顯示,以胡錦濤和溫家寶為主體的政權,現今的自信比剛上台時還要低。

多布森指出,在過去的兩個月中,中共當局對維權律師、民主人士和政治異議者,進行了近年來少見的一連串鎮壓。他們當中有的被中共政府逮捕,遭受拘留或實施全天候的軟禁。部分人士被非法逮捕後便音訊全無,至今生死未卜。

儘管西方國家大都譴責中共當局對人權轉趨強硬的態度,不過,中共當局依然頑固不化,硬是打壓人權到底。四月,中共當局更任意逮捕著名藝術家艾未未;他們寧可違反中國的法律,將艾未未單獨監禁數週,也拒絕其與外界接觸。

以過去的中美人權對話的經驗來說,美國政府對中國人權的訴求,並不總是覺得如此無力。曾有過一段時期,美國可寄望雙邊的人權會議,產生實質上改善人權的助益。從表面上看,那時中共政府可能會小讓步,或者不會發出立即的回應。但是,中國的異議者終究可能會被釋放。而被關押的民主人士,可被允許以「健康因素」移居海外。

那時兩方的關係建立在更寬泛的議題上,人權議題便可能在利益的折衝之中,獲得中共政府的妥協或讓步。當時這種談判的模式經常出現,獲釋的中國異議者,便立即搭乘從北京直飛底特律,被稱為「異議者的航班」抵達美國。

但是,4月底在北京的雙方人權對話,卻嗅不出上述談判模式的味道。據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麥可.波斯納(Michael Posner)表示,有關民主、人權和勞工的議題,中共官員甚至不願意答覆最基本的問題,如被逮捕的異議者他們的下落和現在的情況。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共政府前後的態度不一致呢?

作者指稱,首先,是中國本身改變了。它現在較80和90年代富裕多了,國力也更強大,也更敢於從事以前不敢做的事。在20或30年前,時常聽到這樣的論調,特別是在中國的那一方,「如果未來中國強大了,會願意承擔更多的責任。」這是一個很不錯的論調,但迄今為止,並未看見中國朝這個方向前進。反倒是,北京政權似乎已不再在意西方其它國家的看法了。

維權律師及民主人士在中國被鎮壓,並非因中國境內發生了群眾事件,進而促使中共當局採行高壓的手段。換言之,並沒有集會遊行的活動,或者他們呼籲結束中共專制統治而遭到逮捕或拘留。實際上,中國近幾個星期被捕的維權律師,他們政治性的訴求遠遠低於20或30年前的政治異議者。相反地,這一波的大規模逮捕與今年二月底以來,非洲阿拉伯國家反獨裁的「茉莉花革命」浪潮息息相關。阿拉伯世界綻放了民主的花朵,卻將中國推入了更專制的政治深淵。

波斯納認為,中國的人權狀況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改善。不幸的是,他的判斷很可能是錯誤的,主要是中國面臨著2012年政治領導權更替的前夕,此時,派系之間的權力鬥爭,通常會壓迫執政當局,採取更加保守的人權政策,及實施嚴密的安全措施以維護其政權的穩定。

波斯納上述看法另一項錯誤的原因是,任何專制政體政治開放後,雖然人民生活比以前更富裕,國家也較強大,數十年來放寬了對政治異己的控制,這對中共當局來說,內心是感到不安的。假使中國驚人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高成長,沒能改善在政治上打壓異議者的事實,那麼中國經濟將因政治改革的腳步遲緩,失去了持續成長的動力。

作者多布森認為,今年2月份政治鎮壓剛開始的時候,當時一位尚未被拘留和軟禁的維權律師說:「他和其他律師之所以承受了如此大的政治壓力,主要是中共當局心裡日漸感到害怕,他們面臨了內外的複雜環境,但能夠選擇的對策卻很少。」 這位律師還特別強調說:「有跡象顯示,以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為主體的政權,他們現今的自信比剛上台時還要少。」

最近幾個月一連串逮捕異議者的事件表明,這位律師的判斷是正確的。作者指出,如果是這樣的話,美國在中美人權對話的會議中,沒有理由跟著中共的節拍走,仍應堅守人權的議題,並加大相關的訴求,促使中國內部真正在人權的議題上有所改進。

相關新聞
美責中國人權惡化 中共反駁遭撻伐
美批中國人權 延續負面發展
加人權律師:活摘器官在中國上演
謀連任  潘基文對中國人權狀況保持緘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