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增外儲7年損失2711億美元 專家問診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綜合報導)隨著外匯儲備的急劇增長及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中國新增外儲七年間損失達2711億美元。隨著人民幣的繼續升值,外儲損失將進一步加大。有專家認為,無論是從外儲保值增值的需要出發,還是從增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性看,外儲分流都是一件很急迫的事情。也有專家認為,”閉關鎖國”的人民幣缺少對其他貨幣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人民幣的國際化和自由兌換很關鍵。還有專家認為,中共堅持購買巨額外債有它的個人目的,中共現行結售匯體制讓民眾苦不堪言。

新增外儲七年間損失達2711億美元

中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財政金融室主任張岸元日前撰文指出,綜合考慮匯率損失,人民銀行持有外匯資產的損失極為驚人。將每年外匯儲備增量以當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測算換匯成本,再以升值後不同的匯率水平測算匯率成本。到2010年年末,2003年以來每年增加的外匯儲備已經發生的匯率損失達2711億美元。

張岸元認為,這一損失肯定無法通過外匯對外投資收益彌補,除了中央銀行,不會有任何一家商業性機構會幹這種賠本買賣。以上只是一個粗略的測算,但是即使進行更加翔實的分析,也不會顛覆匯率損失巨大的結論。

張岸元分析,如果未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到6,2003年以來增加儲備的匯率損失將攀昇到5786億美元。

央行公佈的今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0447億美元,同比增長24.4%,外匯儲備餘額已佔全球外儲的三分之一。同時,外匯儲備從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到突破3萬億美元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外儲分流很急迫

大陸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目前中國外儲單純由外幣構成,從國家外儲安全角度說,還應有能夠儘快變現的外匯資產作為儲備,外匯資產的收益可能大於外幣債券。要選擇優質的外匯資產,如土地、礦山、森林以及業績好的上市公司股票。此外,要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增加進口先進機器設備、短缺原材料和燃料;建立海外投資基金。

「應當通過投資、採購等渠道消化超額國際儲備。另外,要優化國際儲備結構。黃金在儲備中的比重應該不低於30%。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按照美元40%、歐元30%、日元10%、其他貨幣20%的比例,以防範匯率風險。」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澤民認為,外匯儲備的資產形態以外國國債、銀行存款以及現金等資產為妥當。

中國航油(新加坡)前總裁陳久霖認為,中國每年支出巨額外匯資金用於購買其它國家的國債或投資於「兩房」和黑石之類的企業。無論是出於投資安全性的考慮,還是從長遠收益角度來看,倒不如利用這部份資金來加強石油戰略儲備或大力發展新能源。

「要徹底切斷基礎貨幣和外匯儲備之間的聯動關係,恢復央行貨幣政策的主動性。」央行廣州分行副行長徐諾金年初撰文指出,央行可運用外匯平準基金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來調節供求,使匯率在目標範圍內波動。

以上綜述,無論是從外儲保值增值的需要出發,還是從增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性看,外儲分流都是一件很急迫的事情了。外儲分流,即從傳統的投資模式中分流出一部份用於專項投資。比如向中投公司加大注資力度,或按專業分類成立外匯儲備投資基金,包括能源基金、貴金屬基金等,也可成立外匯平準基金。

人民幣國際化和自由兌換很關鍵

《華夏時報》總編輯、中國著名財經評論家水皮認為,熱錢越來越多進入中國,外匯儲備已經被動增長到3萬億美元,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超過1萬億美元,美國人感冒,中國人吃藥,目前的結匯制度又導致外匯佔款人民幣投放無法控制,存款準備金的提升已經成為”例假”,形成了實際上的從緊貨幣政策。一方面流動性過剩,一方面民間借貸無門,人民幣的國際化和自由兌換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認為,在中國現行結售匯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佔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佔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

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交易員稱,伴隨外匯儲備增加形成的基礎貨幣投放,對央行回收流動性抗通脹的政策會造成一定的干擾。儘管央行可以通過發行央票、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來沖銷其影響,但這些沖銷措施的實施有一定困難和成本。

外匯佔款對國內民眾的危害

分析中國大陸外匯儲備的來源和運用,其流入和流出呈現出矛盾性:一方面,資本(金)還是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稀缺資源,還需要從國外「輸入」;另一方面,中共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等方式向國外「輸出」了廉價的資金。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共通過以環境和資源犧牲為代價,廉價出口而創造了大量的外匯,可它們寧願用外匯去換取別人國家的大量外債,卻不懂得用一些外匯來購買外國的高質量的產品來改善國內老百姓的生活質量,這就是一個體制問題了。那些既得利益集團根本沒想過拉動內需,也不願意大量進口高質量的外國產品來衝擊本國低質量的產品以形成競爭機制(某些產品的關稅壁壘還是有用的,但不限於毒奶粉,假藥等商品),以及繼續營造一種高密度、低成本、少有自己專利技術並且對環境造成惡劣影響的工業製造亂狀。

中國每出口1美元商品,國內就要增發6元多的人民幣來平衡,按目前中國外匯儲備計算,國內由此增發的人民幣超過20萬億元,相當於2008年3.4萬億市場貨幣流通量(M0)的6倍。

經濟學家郎鹹平指出,這些由出口結匯投放的巨額貨幣,全部以通貨膨脹的方式轉嫁到了老百姓頭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貨幣的大幅度貶值,物價自然會相應大幅度上漲。

在此我們看到了一個讓中國老百姓欲哭無淚的荒謬現象:中國出口商品越多,賺取外匯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如果中國不出口商品,而是用於國內百姓生活,既能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會發生對外財政補貼。

可現在卻是,生產的商品出口到了國外,由出口商品換取的美元也借給了國外,而把由此增發的人民幣留在了國內市場上,變成了沒有任何商品做基礎的「純粹廢紙」。

由於這些增發的「純粹廢紙」與現有貨幣一樣流通,必然會造成現有貨幣大幅貶值和物價大幅上漲。結果就是中國老百姓不僅損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份財富,連手裡的貨幣財富都在遭受貶值損失。

相關新聞
中國龐大外匯儲備 損失知多少
中國外匯儲備累計損失超萬億美元
台灣外匯儲備3624億美元 世界第四
中國首次公開外匯儲備結構 美元佔六成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