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增外储7年损失2711亿美元 专家问诊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5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金靖综合报导)随着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国新增外储七年间损失达2711亿美元。随着人民币的继续升值,外储损失将进一步加大。有专家认为,无论是从外储保值增值的需要出发,还是从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看,外储分流都是一件很急迫的事情。也有专家认为,”闭关锁国”的人民币缺少对其他货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自由兑换很关键。还有专家认为,中共坚持购买巨额外债有它的个人目的,中共现行结售汇体制让民众苦不堪言。

新增外储七年间损失达2711亿美元

中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张岸元日前撰文指出,综合考虑汇率损失,人民银行持有外汇资产的损失极为惊人。将每年外汇储备增量以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测算换汇成本,再以升值后不同的汇率水平测算汇率成本。到2010年年末,2003年以来每年增加的外汇储备已经发生的汇率损失达2711亿美元。

张岸元认为,这一损失肯定无法通过外汇对外投资收益弥补,除了中央银行,不会有任何一家商业性机构会干这种赔本买卖。以上只是一个粗略的测算,但是即使进行更加翔实的分析,也不会颠覆汇率损失巨大的结论。

张岸元分析,如果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到6,2003年以来增加储备的汇率损失将攀昇到5786亿美元。

央行公布的今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4%,外汇储备余额已占全球外储的三分之一。同时,外汇储备从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到突破3万亿美元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外储分流很急迫

大陆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目前中国外储单纯由外币构成,从国家外储安全角度说,还应有能够尽快变现的外汇资产作为储备,外汇资产的收益可能大于外币债券。要选择优质的外汇资产,如土地、矿山、森林以及业绩好的上市公司股票。此外,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增加进口先进机器设备、短缺原材料和燃料;建立海外投资基金。

“应当通过投资、采购等渠道消化超额国际储备。另外,要优化国际储备结构。黄金在储备中的比重应该不低于30%。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按照美元40%、欧元30%、日元10%、其他货币20%的比例,以防范汇率风险。”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认为,外汇储备的资产形态以外国国债、银行存款以及现金等资产为妥当。

中国航油(新加坡)前总裁陈久霖认为,中国每年支出巨额外汇资金用于购买其它国家的国债或投资于“两房”和黑石之类的企业。无论是出于投资安全性的考虑,还是从长远收益角度来看,倒不如利用这部分资金来加强石油战略储备或大力发展新能源。

“要彻底切断基础货币和外汇储备之间的联动关系,恢复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央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徐诺金年初撰文指出,央行可运用外汇平准基金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来调节供求,使汇率在目标范围内波动。

以上综述,无论是从外储保值增值的需要出发,还是从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看,外储分流都是一件很急迫的事情了。外储分流,即从传统的投资模式中分流出一部分用于专项投资。比如向中投公司加大注资力度,或按专业分类成立外汇储备投资基金,包括能源基金、贵金属基金等,也可成立外汇平准基金。

人民币国际化和自由兑换很关键

《华夏时报》总编辑、中国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认为,热钱越来越多进入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被动增长到3万亿美元,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人感冒,中国人吃药,目前的结汇制度又导致外汇占款人民币投放无法控制,存款准备金的提升已经成为”例假”,形成了实际上的从紧货币政策。一方面流动性过剩,一方面民间借贷无门,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自由兑换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在中国现行结售汇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

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员称,伴随外汇储备增加形成的基础货币投放,对央行回收流动性抗通胀的政策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尽管央行可以通过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冲销其影响,但这些冲销措施的实施有一定困难和成本。

外汇占款对国内民众的危害

分析中国大陆外汇储备的来源和运用,其流入和流出呈现出矛盾性:一方面,资本(金)还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还需要从国外“输入”;另一方面,中共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等方式向国外“输出”了廉价的资金。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共通过以环境和资源牺牲为代价,廉价出口而创造了大量的外汇,可它们宁愿用外汇去换取别人国家的大量外债,却不懂得用一些外汇来购买外国的高质量的产品来改善国内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这就是一个体制问题了。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根本没想过拉动内需,也不愿意大量进口高质量的外国产品来冲击本国低质量的产品以形成竞争机制(某些产品的关税壁垒还是有用的,但不限于毒奶粉,假药等商品),以及继续营造一种高密度、低成本、少有自己专利技术并且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工业制造乱状。

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增发6元多的人民币来平衡,按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计算,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20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0)的6倍。

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中国老百姓欲哭无泪的荒谬现象: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如果中国不出口商品,而是用于国内百姓生活,既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会发生对外财政补贴。

可现在却是,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也借给了国外,而把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纯粹废纸”。

由于这些增发的“纯粹废纸”与现有货币一样流通,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结果就是中国老百姓不仅损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都在遭受贬值损失。

相关新闻
中国庞大外汇储备 损失知多少
中国外汇储备累计损失超万亿美元
台湾外汇储备3624亿美元 世界第四
中国首次公开外汇储备结构 美元占六成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