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庇護工場少 台特教生畢業即失業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4日電)心路基金會今天公布「庇護工場政策與特教學校學生之就業權益調查報告」,去年全台特教學校高中職畢業學生共有1461人,但最後能夠於庇護工場就業的特教生卻僅有38人。

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指出,身心障礙者就業弱勢,畢業後家裡蹲,可能造成家庭負擔,這突顯出庇護工場嚴重不足、職評標準門檻過高、庇護工場缺乏分類分級制,嚴重影響特教生的庇護就業權益。

心路基金會引用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資料顯示,民國98年7月台灣有91家庇護工場,共有1531名庇護就業者,截至100年4月,計有104家庇護工場提供1562個庇護就業機會;2年內只新設立13個庇護工場、增加31個庇護性就業機會。

心路基金會向特教學校問卷調查,結果8成受訪教師認為家長希望子女畢業後能進入庇護工場;然而,約有9成的受訪教師認為特教畢業生有就業意願卻無法通過職評,或是通過職評後,因區域內無庇護工場、或庇護工場沒有名額,而無法參與庇護就業。

這項調查時間為去年11月到今年5月,由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助理教授周怡君向全台23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發出問卷,總共回收176份有效問卷。受訪者任教的特教高中都設立5年以上,學生障礙等級超過半數為中重度以上。

林口啟智學校主任許唐敏指出,有些特教青年操作自理能力皆佳,適合到庇護工場工作,但可能口語理解能力較差,或不適應職評過程,無法真正評得就業能力表現,因而無法通過職評,無法進入庇護工場,實為可惜。

面對年近1400多名特教生畢業等於失業的窘況,心路基金會建議,中央政府應當善盡督導地方政府,輔導新增庇護工場與健全職評資源,同時將庇護工場分類分級,朝向多元化發展,滿足多元差異的職業重建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