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

【新紀元】美國重拾人權監督發球權?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6月04日訊】(新紀元週刊記者張海山綜合採訪報導)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最初立意在於建立美國對中國人權問題的監督機制。然而,多年來一直背離初衷、徒具形式,成了中共政治遊戲的障眼法。今年,奧巴馬政府罕見密集高調批評中國人權狀況,似乎意味此對話機制正在甦醒。

5月9日至10日,中美兩國官員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戰略經濟對話,內容包括人權、貿易、外交和國防,這是奧巴馬總統當政以來的第三輪對話,也是第一次有中共軍方人士參與的對話,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國務委員戴秉國、美國國務卿克林頓、財政部長蓋特納共同主持。

出乎意料地,三年來對中共人權關注不足的奧巴馬政府,罕見的密集高調批評北京政府人權紀錄不良,令外界關注。

中共只談經濟 迴避人權

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會見中共副總理王岐山和國務委員戴秉國時,對中國人權狀況表示關注。白宮新聞稿說,奧巴馬強調他支持言論、資訊流通自由,以及政治參與權利等普世價值。

國務卿希拉裡更罕見地對美國傳媒抨擊北京打壓人權、阻止歷史前進的做法是「徒勞無功」。《大西洋月刊》10日發表了對希拉裡的專訪。此時正值美中兩國高級官員在華盛頓舉行第三輪經濟和戰略對話。希拉裡在專訪中形容中共的人權政策是 「悲慘的」(deplorable),認為北京對於阿拉伯世界的革命很「恐懼」。 她說:「從長久的歷史進程可以知道,自律與尊重人權的社會,將更加昌榮、穩定和成功。它們 (指中共當局),害怕了,它們試圖阻止歷史前進,這是徒勞的,它們辦不到的,但是它們想儘量撐久一些。」

在開幕式上,美國副總統拜登說:「我們在人權方面有強烈的分歧,虛假的基礎上建立不起真實的關係。因此,我們若有意見不同的地方,務必表達出來。」他並且說:「我們表達了對中國近來發生鎮壓行動的關注,這其中包括記者、律師、博客作家和藝術家遭到了襲擊、逮捕以及失蹤的事件。我們再次重申:真正的關係無法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之上,我們在哪些問題上有分歧,重要的一點是要表達出來。」。

北京政府官員不接受奧巴馬政府對他們人權紀錄的批評,但表達了願意在經濟和安全問題上進一步合作的意願。中方主持王岐山在接受美國彭博電視台專訪時辯稱「我不認為像阿拉伯世界那樣的革命會發生在中國。」他以中共一貫的腔調稱「真正瞭解中國並不容易,因為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屬於東方文化。」同時他還反過來稱「美國人民是非常單純的」。大陸官方媒體則一概迴避美方的人權批評,開足馬力高調宣稱對話「取得了豐碩成果」,顯得「度量」很大。

「務虛」對話 玩政治遊戲

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指出,由於中方把對話定位為「落實胡錦濤主席1月訪美期間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而中共正處於十八大前權力角鬥的關鍵時刻,此時的中美對話實際上已成為胡的一張政治底牌,對話的成果越豐厚,胡在十八大上底氣就越足。只要美方不公開翻臉,中方就一定裝傻充愣,一廂情願的為胡的「重大」外交成果造勢。

對話結束後,中方稱兩國公佈了一份長長的成果清單,共有7個方面48條,100多項具體成果。據悉,清單開列上至國家副主席訪問,下至青年留學計畫,幾乎無所不有。雙方計畫將要舉行的對話、磋商或會議有幾十個之多,在地域上涵蓋了亞太、非洲、拉美、中亞、南亞各個方面,在領域上從人們熟悉的商貿、司法到人們不熟悉的打擊木材非法採伐、海洋極地,五花八門。

雖然北京官方評論稱「中美關係覆蓋內容之廣、中美交流溝通之頻繁幾乎讓人吃驚」,但也不得不承認「對話只是提綱挈領做出規劃,更多的事情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體現、落實和完成。」並含蓄的點出了關鍵對話機制的重要作用,就是既「務虛」又「務實」,並「通過務虛促進務實」。

摸底對方的過招平台

石藏山認為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實際上是個怪胎,美國從沒有和其他第三國有過這樣的東西。真正的朋友根本不會吵嚷兩人的關係有多好,互信的知己也不會用協議與清單來捆綁約束。他指出,對話實際上搭建了一個「虛實」平台,供政治人物在上面玩政治遊戲。事實上,中美雙方心知肚明,根本上不同的世界觀與生命價值觀,注定其同床異夢的宿命。但是從商業利益考量,這段相互利用的關係能維持多久,一年一度的對話或許就是雙方評估摸底的一大平台。

中共商務部長陳德銘也稱:「戰略與經濟對話是一個學習平台、溝通平台,通過碰撞,兩國的政策制訂者知道了對方的政策意圖是什麼,瞭解了各自政策影響的方向」,「最終確保中美關係沿著『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夥伴關係』軌道前行」等等,多少也是對這種前景莫測的「虛實」關係的官方表達。

建立初衷與監督中國人權有關

海外知名民主人士魏京生曾撰文談及中美戰略及經濟對話的由來。據他介紹,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本身起源和中國人權事務有關。

過去,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待遇年年都要在美國國會審議才能通過,十多年前克林頓當政時期把中國升格為永久貿易最惠國,為此,美國國會發生了一場歷史上最激烈的大辯論。

克林頓的議案遭到了大部分美國人民的反對。據各家媒體的民意測驗,70%左右的美國人反對這個提案。以民主黨的白宮和共和黨的議會黨團為主的一方,對上以中國民運人士、美國工會以及民主黨議會黨團為主的另一方,兩方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和國會遊說活動。雙方僵持不下,被美國媒體評論為自越戰以來美國國際問題最激烈的一場爭論。

白宮無法通過給與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的提案,就接受了一個折衷議案,通過了一項法律,由國會建立兩個委員會,一個是美中經濟與戰略委員會(USCC),一個是國會與行政當局對華委員會(CECC),分別負責監督中國的經濟和軍事發展對美國的國家安全的影響,以及中國的人權與法制狀況。在中國得到永久的最惠國待遇之後,如果人權狀況惡化或者沒有進一步的改善,上述委員會可以建議停止執行最惠國待遇。在這個折衷議案的幫助下,克林頓總統勉強通過了永久最惠國待遇的法案。

人權監督機制正在甦醒

據悉,一開始對話是公開、高調的進行,後來轉變為私下對話。小布什政府期間,開始了兩國之間的戰略經濟對話,一年兩輪。奧巴馬2009年上台之後,把戰略經濟對話規格升級,並變為一年一輪,每輪兩天,地點輪流作莊。2009年7月、2010年5月分別在華盛頓、北京開了首輪和第二輪對話,但人權比重越來越弱,似乎能與北京對話下去,就算是給美國選民的一個交代了,所以每次雙方都是宣佈「成功結束」。

或許是擔心國人追溯到對話由來與人權的密切關連,中方一直有意迴避中美對話的前世今生。對內文宣只提對話機制是由胡錦濤和奧巴馬2009年4月1日在倫敦會晤時一致同意建立的,稱之是兩國間的定期高層對話機制,討論包括雙邊、地區和全球的安全與經濟議題等。

魏京生認為,與監督中國人權有著緊密關連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委員會的原動力,在潛伏了多年之後,正在逐漸甦醒。奧巴馬政府在前兩年只談經濟不談人權的政策無效之後,也正在考慮發揮戰略與經濟委員會的法律功能。畢竟,經濟和人權,是美國選民關注的前兩位的問題,這對明年奧巴馬的競選有極大的幫助。◇

本文轉自225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27/9419.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劉青:中共利用人權對話壓制人權的伎倆必將失敗
陳樹慶:律師的獨立是保障人權、實現民主法治的應有之義
秦永敏呼籲聯合國成立中國人權問題工作組
第16個議會 新北市通過拒絕中共人權惡棍入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