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 】暴雨檢驗城市的良心:下水道

人氣 6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10日訊】「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這句法國文學巨匠雨果在《悲慘世界》中的名言,近來在網路上廣為人所傳播。人們理解到;浮於上面的壯觀、漂亮的高樓大廈只能讓人看見一個城市的臉面,而深埋地下的下水道系統,它的好壞、暢通與否,能否經得起考驗,才能真正反映出一個城市的文明、尊嚴和良心。

暴雨檢驗出大陸城市「沒良心」

近段時間,大陸多個大城市的「良心」在一場場的暴雨檢驗下紛紛敗下陣來。

6月23日,北京遭遇十年以來最大降雨,局部地區雨量達到百年一遇標準。大雨導致多條環路及主幹道積水壅堵,部分環路斷路,地鐵1號線、13號線、亦莊線等線路部分區段停運,車輛被淹,寸步難行,京城成澤國,整個城市完全進入「癱瘓模式」。

6月9日,江城武漢迎來自1998年以來最大的一場豪雨,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一個小時內便傾瀉了3億噸雨水。暴雨過後,江城搖身變成了「水城」,連建在珞珈山上的武漢大學,也變成水上世界。

此外,在豪雨面前,南昌宣稱耗資20億改造的城市五大排水系統不堪一擊,繁華街道可行舟、可垂釣,網民紛紛祝賀南昌市構建「中國水都」的城市規劃提前兌現。

網路還有熱貼,南京的大學生自嘲,暴雨讓宿舍瞬間變成了海景房,去食堂吃飯都要游泳過去了。看海也不用去北京了,南京海景一樣好。截至6月24日,杭州已經連續遭受四輪強降雨襲擊,杭州人則擔心,西湖的水又漲了,會不會再多出一個東湖?

大陸正處在高速城市化的過程之中,而眾多大城市「逢雨就癱」的現狀,引發了社會對「要建設有良心的城市」的關注。對比西方的城市建設,人們發現建有良心的城市,就必須從下水道開始。

巴黎下水道博物館

法國巴黎的下水道因雨果大作《悲慘世界》而聞名於世,從1867年開始向遊客開放,透過這座獨特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館,人們可以看到巴黎名城誠信忠實150年的「良心」所在。

從巴黎塞納河畔灌木叢中一個毫不起眼的地下入口處出發,經過一段螺旋鐵梯,就進入了博物館.這只是總長2,300多公里的巴黎下水道系統中極短的一小段。博物館的管理人員全是貨真價實的下水道工人。每隔一段就能看見一個通往地面的鐵梯,爬上去就是街邊的陰溝蓋。按照博物館發言人的說法,這裡「非常有格調,擁有漂亮的排水管。」

如同隧道一般高大、寬敞的巴黎現代下水道於十九世紀中期建成以來,像一座巨大的宮殿在城市地下生長蜿蜒。這裡有約2.6萬個下水道蓋、6,000多個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專業維護工。每天,超過1.5萬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過這條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區。

這不是笑話,在巴黎,如果你不小心把鑰匙或是貴重的戒指掉進了下水道,完全可以根據地漏位置找回失物。下水道裡也會標注街道和門牌號碼。你所需要的,只是撥個電話,並且,這項服務絕對免費。

幾乎每分鐘,都有物品不慎落入家用的馬桶和路邊的井蓋。博物館也常常公開展覽那些下水道裡找回的東西:刀劍、失竊的手袋和假牙。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一場獻給埃莉諾的展覽。牠是一條身長81厘米的鱷魚,1984年被下水道工人抓住,目前生活在巴黎的一家動物園內。

如今,每年超過10萬人次光顧此地。除了這個下水道旅遊鼻祖,歐洲其他下水道也賓客盈門。分析人士認為,這一熱潮在某種程度上要歸功於環境問題引發的憂慮。2007年,英國布裡奇頓的一個本地商會投票將當地的下水道評選為「最佳遊覽地」。那裏的下水道展現了維多利亞時期的工程和建築風格,其得票數超過了包括英國最古老的電影院在內的名勝古蹟。

日本「地下神殿」

如果說,歐洲城市的「良心」還屬於傳統老字號的話,那麼日本「地下神殿」則顯示了對城市「良心」的最新打造。日本東京地區的地下排水系統主要是為避免受到颱風雨水災害的侵襲而建的,這一系統於1992年開工,2006年竣工,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

據悉,東京舊稱江戶,面臨東京灣,流經利根川、荒川等幾條大河,除了每百年來一次的大地震以外,對東京影響最大的就是颱風與大雨帶來的大洪水。在歷史上因為大洪水爆發而造成東京的母親河江戶川氾濫死傷慘重的事例比比皆是。自古以來日本一般的防洪措施是利用現有的天然水路,可是這種多岔支流的構造有很多侷限性,這樣的人工排水路在近年越來越少。

到了50年代後,東京向外擴大了很多,越來越重視排水系統,但在首都圈內居住著3,000萬人口,一般的排水系統已不能防禦大城市瞬間集中的大雨、洪水、颱風等自然災難。由1992年開始建設的首都圈外圍排水系統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組成,每個混凝土立坑有65米高(約22層樓)、32米寬,在地下50米深處,由6.3公里長的隧道串接而成,除此之外,還有一座巨型調壓水槽:25.4米高(約八層樓)、177米長、78米寬,內有59支混凝土支柱,總貯水量為67萬立方米。


東京「地下神殿」。(網路截圖)


中國「重地上輕地下」

「下水道」之隔實際上是觀念上的落差,這在維基百科的介紹中可以明顯的看出端倪。在中文維基百科裡,下水道的名稱下,只有象徵性的兩個小標題,幾十個字的介紹。而在西方文種的維基百科裡,下水道(sewer)或風暴排水道(storm drain)詞條下都有詳盡的前世今生的描述,以及大量的鏈接文獻等等,陣容龐大。

歷史上看,由於政治形態上的蘇聯「老大哥」的影響,大陸的城市規劃大多採用了前蘇聯模式,然前蘇聯因氣候少雨,對下水道的設計並不重視。歷史遺留下的問題,創生了當今「舊城改造」的特有名詞,但在中共官場一貫奉行的「面子工程」的潛規則下,「重地上輕地下」的改造模式,反而更加劇了身體與良心的分離,相對於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市排水系統更加的滯後。

1996年,一場史無前例的特大暴雨襲擊太原,洪水從西山滾滾而下,沖毀房屋,人員傷亡。近兩年,每年因暴雨而導致的低窪街區積水,危舊房屋倒塌,造成經濟損失數億元。

太原市城鄉管理委員會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表示,長期以來,在道路新建以及改造過程中,「重地上輕地下」的思想一直佔據主流,對於地面平整、園林綠化、立面整治等地上看得見的工程,各級領導重視,施工單位也不敢馬虎,但對於排水管網,都藏在地底下,誰也看不到,在建設的時候就缺乏必要的重視。

他指出:「比如雨污分流,這一規劃非常先進,意在修建單獨的污水管道,進行分類處理和排放,保障雨水管道的暢通。但過去由於對此不重視,改造的道路,很多都是雨水污水共用一條通道。一旦暴雨來臨,雨水和污水混在一起,排水壓力陡增。」

中西「良心」鴻溝大

據悉,在西方市政建設中雨污分流已經非常普遍。人們在城市及社區街道兩側,常常能看到一條條高達幾十厘米的敞開側縫,就是為暴雨排水而特別準備的洩洪側渠,其排水效率遠遠高於路面的網狀井蓋。美國已立法規定,凡是超過1萬人的社區,都必須有專門防暴雨的下水道設計。而且考慮到環境保護,經過地面污染的雨水並不直接排放,而是排向一個特別開挖的深坑緩存,經過處理後,再放入河流。

國人很多都是從西方的電影中對其下水道產生了深刻印象,鏡頭裡的幾個人並排走在下水道裡,不管是為了逃命,還是為了追兇,下水道的寬敞令人瞠目。最近在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紀錄片《幹盡苦差》(dirty jobs)節目裡,國人又看到了幾次關於下水道工作的場景,墨西哥城的下水道工人需要潛水,把沉積到下水道中的大件廢棄物,比如汽車、大床等物體吊出來,保持下水道的通暢,場景讓人大開眼界。

資料顯示,在大陸大中型城市,地下排水管直徑不到30厘米的比比皆是。以太原為例,據其市市政工程管理處設施運行科介紹,整個城市排水設施老化、落後,不少路段的地下管網甚至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產物,排水量非常有限。太原全市地下管網780公里,一旦兩個小時內降雨量超過40毫米,部分低窪路段以及排水系統老化的街道退水速度將明顯變慢,造成路面積水。隨著降雨時間以及降雨量的逐漸增大,積水面積將會越來越大,排水也將會更加困難。

「由於歷史欠賬太多,短時間內將無法扭轉局面。」這是官方專家、學者對大陸城市下水道「良心」現狀使用最多的一句「良心」診斷。◇
 
(轉載自新紀元周刊)

相關新聞
林輝:宋代排水溝‧德國下水道
餐館下水道新規說明會24日舉行
藍綠下水道大戰  接管率各說各
下水道議題  郝蘇陣營互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