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線樓市傳月底限購 恐慌性購房助長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8月17日訊】中國房地產市場即將步入全年銷售旺季,所謂「金九銀十」,近日有消息指出,當局將在8月底前,對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實施「限購」,壓制可能出現的樓市「金九銀十」的市場反彈。究竟哪些城市將納入限購引發各地議論,致使部份城市浮現恐慌性購買。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7月,中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環比上漲達到66個,十大城市與上月基本持平,二三線城市成漲價主力。

二三線城市限購時點受矚目

二三線城市限購出台時間點受到關注,多家媒體報導,住建部已向各省、市、自治區房地產主管部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對照「五條標準」先行自查,並據此擬定需要納入限購範圍的二三線城市名單。

住建部要求在8月20日前,各省住建廳需要將所轄內各城市的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調控情況報告,以及是否採取必要措施限購,上報住建部。

江蘇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證實這項消息,他表示在7月底時,即收到住建部下發的通知,這五條標準包括:國統局發佈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處於房價漲幅前列的城市;將省內所有城市今年6月份的住宅價格與去年底的住宅價格做一個比較,漲幅較高的二三線城市;今年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幅較高的城市;外地人購房比例較高的城市;群眾對當地房價反應強烈、認為調控政策執行不力或不到位的城市。

一線城限購推升二三線樓市逆勢上漲

多家媒體近日也報導了二三線城市房價上漲現象,例如,福建泉州城區的商品住宅均價,從1月份的每平方米7000元,到6月底首度「破萬」;隔一個月後,接近每平方米1.1萬元。

另有報導指出,泉州市區樓盤「太古廣場」,目前新推出的兩棟樓、100多套房子已售完,估計其中30%的簽約客戶是受福建、廈門等地限購令影響,轉移到泉州購房。

而在山東煙臺,海景房「檀瓏灣」去年7月均價在每平方米4500元左右;今年1月以來,連續突破6000元。

中原地產近日公佈的一份針對50個未限購二三線城市樓市的調查報告顯示,有26個城市上半年住宅成交量同比出現上升,沒有一個城市的住宅價格出現下跌。

其中37個城市住宅價格出現小幅上漲,其餘13個城市的價格則基本持平,持平的13個城市分別分佈在江蘇省、遼寧省、山東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和雲南省這7個省。

報導指出,可能因為受到核心城市出台限購政策的影響,部份二三線城市承接了來自這些核心城市的投資或自住需求。

舉例來說,由於福建省的廈門出臺了「限購」政策,部份投資需求轉而投向泉州市;由於北京出臺了「限購」政策,部份外地打工者無法在北京買房,轉而將目光轉向河北的廊坊、燕郊等地。

開發商二三線城市圈地 推高房價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部份未限購城市投資比重過高。投資比重超過20%的18個城市均為經濟發達省份的二三線城市,包括江蘇省的常州、鎮江、昆山、太倉;山東省的濰坊、威海、煙臺、淄博;浙江省的象山、嘉興;遼寧省的盤錦、丹東、營口、普蘭店等城市。

開發商紛紛加快在二、三線城市「圈地」,部份地區房價漲幅存在「透支」風險。據煙台方面的報導,一位曾代理銷售過山東龍口海景房的銷售人員,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這些海景房的價格一直在漲,當地開發商的行銷策略確實很有一套,尤其善於製造緊俏、熱銷的氛圍。同時,為了刺激各地代理公司多賣房,很多開發商給代理公司的提成很高,有的甚至接近總房款的10%。」

而之所以跳出這一行業,緣於他對未來樓市的擔憂。他認為,當地房價在短時間內迅速「起飛」,可能透支了未來的上漲空間,因此很可能重蹈熱點城市的覆轍。

各方利益博奕 傳言引發恐慌購房

有報導分析,二三線城市樓市的限購政策遲未推出,社會上已經議論紛紛,顯示二三線城市的限購政策,將直接反映出各方利益博弈的最終結果。

有媒體報導稱,住建部遲遲未公佈二、三線城市的限購名單,被業界認為是一些地方政府變相抵制的結果,廊坊、秦皇島此前即爆出約談開發商「限價」的消息。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實現年初承諾的房價調控目標,同時又不想被納入限購名單,就通過限價來「抵制」殺傷力更大的限購。

例如,上週五江門市將成為7月12日國務院會議後全國首個被納入新一輪限購範圍城市的傳言四起,雖然江門市住建局事後被迫出面澄清,不只江門當地,房價漲幅遠更高的廣東省東莞、惠州、珠海等城市,開發商都驚出一身冷汗。

報導指出,江門當地的開發商由於擔心當地將採取限購措施,趕在7月底開盤,更有甚者,一些在售樓盤紛紛打出8月1日將要限購,呼籲新老客戶週末搶購的宣傳資訊。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調控政策維持現狀,未來很可能出現限購城市受到未限購爆發上漲的影響也出現反彈。而限購政策擴大的消息發出後,最近很多城市已經出現恐慌性購房。

調控效果有限 仇富心理未解

地產機構世聯地產市場部研究認為,新出臺限購令的城市,其執行力度將小於一線城市,將被納入限購的城市數量不至於出現爆發性的增長。比較可能採用「選擇性」執行的方式,如限購僅限於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中心城區;或規定外來購房者仍可購房但嚴格規定購房的數量等。

財經評論人和企業家朱大鳴認為,要想房價回歸合理價位,恐怕不是簡單的調控措施和保障房能解決問題的。他認為,「唯有痛定思痛,在既得利益者身上剮肉,才能真正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才能把房價拉下馬來,才能解決中國目前社會廣大的仇富心理。」

(責任編輯:吳宇凡)

相關新聞
茅臺酒限購導致「一瓶難求」
大陸將公佈住房限購細則 各地房市遇冷
住房限購城市將達72個 房租或大漲
中國36城或迎「限購大潮」樓市反應不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