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捕撈減半 台漁業署:需國際達共識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8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綜合報導)國際組織綠色和平東亞分部25日登門拜訪農委會漁業署,呼籲台灣應提案減少50%漁業撈捕量,讓鮪類復育。漁業署表示,想要落實,還須各國達成共識,需要再研議。

國際組織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海洋專案主任高于棻指出,中西太平洋4種鮪魚已有3種過度捕撈,有絕種的疑慮,目前是採取關閉1、2號袋狀公海及今年7到9月3個月期間禁用人工集漁器,但是不足以改善鮪類持續耗盡的現況。

她強調,中西太平洋是供應全球 60%鮪魚的漁場, 除了正鰹,另3種鮪魚包含大目鮪、黃鰭鮪、長鰭鮪已被自然保育聯盟列入紅皮書中,再捕撈的話會有絕種危機;而台灣遠洋漁業年產值400億元當中, 有9成是自鮪魚業,且船隊數占中西太平洋船數3成之多、居冠。

她重申,綠色和平呼籲身為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會員(WCPFC )的台灣,應響應國際組織主張減少50%撈捕量、 增加關閉3、4號袋狀公海並設置為海洋保育區,關閉這些區域可確保區內漁業的永續、杜絕非法捕魚,以保護區內整個生態系統和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漁業署遠洋漁業組副組長林頂榮指出,漁業署尊重國際保育組織的理念,不過還要考慮現實與科學依據,大目鮪等鮪類確實面臨數量減少的危機。現行關閉1、2號袋狀公海後,中西太平洋的鮪類捕撈量並沒有減少,他質疑再關2個袋狀公海的效益不大。

至於綠色和平呼籲台灣在WCPFC提出有效提案,響應國際組織呼籲減少50%捕撈量的主張。林頂榮強調,可能要類似WCPFC提出減少捕撈量的方案,較能有效減鮪類被過度捕撈的問題。但理想要落實,還須各國達成共識,需要再研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