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他不顧告示牌警告執意觸摸玻璃面 結果……希望他晚上不會做噩夢

看更多文章…

過度捕撈 部分大西洋鯊魚瀕臨滅絕

【大紀元12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蕭財英佛州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鯊魚專家小組最新的調查研究顯示,外海中有三分之一的鯊魚瀕臨滅絕。鯊魚的漁業管理體系成效不彰。大部分國家均不限制鯊魚漁獲的種類和數量,中式餐飲對魚翅的需求,對世界各地的鯊魚族群以及與鯊魚息息相關的海洋生物極大的傷害,部分鯊種已經面臨滅絕的命運。

鯊魚鰭被食客們奉為至尊美食,鯊魚的肉、肝油和軟骨也是能滿足人口腹之欲的美味。魚翅羹在傳統的中式婚禮中依然被認為是不可或缺的菜肴。

商人們尤其看重斧頭鯊鰭的軟骨針,因為它能給湯起增稠作用。典型的斧頭鯊鰭在香港價格為每2.2磅120美元。源於這類需求,鯊魚身上的魚鰭往往被切斷後,身體和其他部位則被投擲回海裏。而這個過程稱為割鰭棄身(finning)。

IUCN調查發現,多數國家對割鰭的監管亦非常有限。只有少數國家實行保護鯊魚的「鯊魚保育和管理國際行動計劃」。但寬鬆的執法標準有損法令的效率。

據《太陽先驅報》報導,最近一條屬於夜鯊的成年雄性大鯊魚在1000英尺深度的水中被抓獲,經過研究后它將被釋放,他的名字叫鯊‧斯跟阿特斯(Carcharhinus signatus)。研究人員採了一小片魚翅進行基因分析。與另一種瀕臨絕種的斧頭鯊一樣,夜鯊是另一個受到威脅的鯊魚品種。因為被過度捕撈,它的數量已經嚴重下降,屬重度瀕危。

戴維(Davie)是諾瓦東南大學的科學家。根據報導,他利用收集到的秘密,一片指甲蓋大小的鯊鰭樣品後用基因來證明,廣大香港的水產品市場上的魚翅發售多來自於數千英里之外瀕危的斧頭鯊。

馬哈茂德-西密極(Mahmood Shivji)是蓋哈維研究所的主任,他已經成為這方面的權威,利用基因來分別鯊魚的不同族群。為了保護瀕危的鯊魚,他曾協助過執法人員給那些鯊魚走私販定罪。

最近西密極和他的同事發表了一篇論文刊登在《瀕危物種研究雜誌》上,該論文指出,在香港海鮮市場上的魚翅超過21%都來自於大西洋過度捕撈的斧頭鯊。

美國國會提出了《2008鯊魚保護法》,此法令將提升現有的法律,以進一步阻止人們切割鯊魚鰭。

《2008鯊魚保護法》要求鯊魚帶鰭一同抵岸,以便更好地了解到底有多少鯊魚被捕獲了。明年3月在卡塔爾(Qatar)將有一個國際保護瀕臨絕種鯊魚會議,到時會有175個國家參加。美國可能利用西密極的研究結果提出來保護3種瀕危斧頭鯊和其他一些鯊魚種類。

馬特-蘭德(Matt Rand)是全球鯊魚養護皮尤環境集團公司的主任。他說,西密極這項研究對美國決策者和科學家得到保護這些脆弱的物種是非常有用的。蘭德說,目前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需求量增加了對這個美味的魚翅湯的消耗量,20年來魚翅批發貿易的增長大大地超過過去。
(http://www.dajiyuan.com)
責任編輯:尚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