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亞武運 台泰拳選手泰取經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9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曼谷13日專電)中華武術散打搏擊協會去年成立台灣第一支泰拳正式國家代表隊後,來泰參加業餘賽拿下3銀1銅佳績。為讓拳技更上層樓,12名選手日前完成兩週集訓,將放眼亞洲室內武藝運動會。

  這批台灣選手中,范仲杰、駱巧瑩、葉念慈曾參加去年3月在泰國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業餘泰拳錦標賽」,駱巧瑩、葉念慈拿下銀牌。

  雖然第一次參賽奪得獎牌,但選手明白泰拳技巧還需要進一步磨練,畢竟台灣泰拳選手為散打、武術出身,泰拳使用頻繁的肘膝技巧還不嫻熟,中華武術散打搏擊協會理事長張恩煌找到經費後,讓選手前來曼谷進行移地訓練。

12名選手從國中、高中、大學博士班、社會人士,張恩煌說,移地訓練目的在突破技術瓶頸,選手多半以散打拳擊概念打泰拳,細膩度不夠,必須進行調整。

台灣泰拳選手兩週集訓,每天早上跑步6公里,泰拳教練上下午傳授技巧,也安排與當地選手進行實戰訓練。張恩煌說,這次集訓,台灣選手將放眼2012年世界業餘泰拳錦標賽,以及2013年將在仁川舉辦的亞洲室內武藝運動會。

  泰拳著重拳、腿、肘、膝,散打武術出身的台灣泰拳選手,對肘撞、膝撞不適應,這兩項技術成為這次集訓重點之一。

博士生泰拳選手范仲杰表示,泰拳節奏和散打踢拳擊節奏不一樣,這次集訓,他們第一次打靶時手都在抖,喘不過氣,連走下擂台都有些問題,但後來慢慢適應節奏。

駱巧瑩說,他們修改了很多的動作,因為泰拳跟散打不一樣,腳步與打法的節奏,泰拳比較慢;葉念慈則表示,這次學到最多的是膝撞技術,因為之前來泰國比賽,被對手膝撞撞到缺氧,這次學習如何破解。

兩週的泰拳集訓,台灣選手除了對著沙包練習基本功夫外,也進行膝與腳的訓練,並與教練在擂台上練習泰拳技巧跟耐力。

  中華武術散打搏擊協會在台灣推廣泰拳,辦過錦標賽,張恩煌表示,過去職業泰拳比較不好推廣,因為沒有護具,後來泰國積極推廣業餘泰拳,發展出比賽護具,也有完整配套,現在進入亞洲室內武藝運動會比賽項目,未來也可能成為亞運正式項目。

  曾與泰拳選手交手過的范仲杰說,泰拳在台灣非常神秘,很多人覺得泰拳是最恐怖的武術,因為比賽過程使用肘和膝,散打只有職業賽才可以用膝撞但不能撞頭,而泰拳不管業餘或職業都可以用手肘膝撞,甚至用後腦平撞、正撞等,是非常危險的運動。

除了技巧之外,選手們也向教練學習泰拳比賽前的戰舞,范仲杰笑著說,以前比賽只是在擂台上繩圈摸一摸,就開始比賽了。

參與集訓的選手希望,明年再挑戰世界業餘泰拳錦標賽,並放眼2013年亞洲室內武藝運動會。(本文附有照片及影音)

相關新聞
F1西班牙站:紅牛車手維斯塔潘奪賽季第7勝
世界女排聯賽總決賽 中國0:3輸給日本
中國游泳參賽名單出爐 孫楊巴黎奧運夢破滅
德尚博登頂美國高爾夫公開賽 再奪大滿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