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南港.四分里山(南港山東峰)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18
標籤:

民國99年的最後一天,寫一篇小遊記,送舊年,迎新年,就寫寫我家附近的四分里山。四分里山,又稱「南港山東峰」,從我家的陽台就可以望見這座山,可算是一座家山。而我爬山多年,卻沒有登過這座山,這豈是人情呢?

四分里山雖然沒有座落於南港山的主要步道上,但離南港山越嶺鞍部主步道路程還不到十分鐘而已,我為何不登這座山?記得幾年前我曾想爬四分里山,從鞍部福德宮旁的小徑進入四分里山山徑,沿途路跡清楚,路況良好,原本以為四分里山垂手可得,不料抵達山頭的高壓電塔處,眼前芒草高長,完全看不到任何路跡,而我最怕獨自鑽芒草路。見此景象,就倉皇撤退了。

從此之後,就沒有再想過要再登四分里山了。

最近山界前輩東山人告知,四分里山的山徑剛被整理過,可趁著目前路徑清晰,雜草還沒生長,趕快去爬這座山。得知消息,機不可失,於是找一個下午天,就上山去重訪四分里山。


北興宮步道(大嶺古道)

我從成福路272號北興宮登山口出發,踏著一階又一階的花崗岩石階路,這條「北興宮步道」,是昔日的「大嶺古道」,為百年前南港山後山庄通往前山的主要交通孔道。

從山腳到越嶺鞍部,石階近九百階,最近有練腳力,走來還不累。約二十來分鐘,抵達南港山鞍部的十字路口。直行為通往後山(麗山橋口)的下坡路,右往南港山主峰,左往中華科技大學及十八羅漢洞。

取左行之後,即看見前面路旁的鞍部福德宮,過福德宮約十公尺,左側有一條明顯的山徑通往四分里山,就是我以前探訪四分里山時走的路線。從福德宮出發,若路況良好,大概不用十分鐘就可以輕鬆登頂了。

就這麼直登四分里山,似乎太過輕鬆,我想既然已來到南港山鞍部,不如先縱走南港山稜線東段至中華科技大學及十八羅漢洞,練練腳力,回程再來探訪四分里山。於是循著主步道走往中華科技大學。這一段路屬於南港山縱走的東段,有我喜歡的傳統砂岩石階路,林相也較西段豐富,且遊客少,環境較為幽靜。約30分鐘,抵達十八羅漢洞岔路附近的農園,遠眺十八羅漢洞。想起山友提過市政府這個月就要強制拆除十八羅漢洞的寺廟違建,不知已進行如何?改天可來探探。

中華科技大學的登山口就在下方而已,懶得走下去再爬上來,於是在此折返,爬往南港山鞍部。


南港山鞍部福德宮。

南港山縱走(東段)砂岩石階步道


四分里山,海拔235公尺

回程走至離鞍部約200公尺處,路旁有一木樁里程指標寫著「鞍部0.2K」處,木樁旁的一棵大樹後有一條山徑可通往四分里山。入口沒有指標且外觀不太明顯。

我選擇從這條小徑上山,穿進樹林後,發現林間的路況相當好,山徑兩側還有人工栽種的草樹,約四、五分鐘,即抵達稜線附近,遇見岔路,左往附近的高壓電塔,右往四分里山。這條山徑避開了電塔附近的芒草區,而且不必承受路過電塔下方的心理壓力,是登四分里山的理想路線。

取右行,循稜前進,沿途頗多芒萁矮蕨,雜草不多,南港山竟然也有這樣的荒野小徑,頗令人驚艷。約三分鐘,便登抵四分里山。四分里山,海拔235公尺,有一編號69的台北市基石。山頂腹地不大,但展望不錯,俯瞰而下,山下有大片低矮綠叢丘陵,間雜幾棟軍事建築,一路綿延至南港的研究院路。這片土地就是媒體曾喧嚷一時的「南港二0二兵工廠」,土地面積超過有「台北曼哈頓」之稱的信義計劃區。這片珍貴的土地,要開發或保留,各方角力,爭議不休。政府只好暫避風頭,不敢輕做決定。而未來會如何?留得青山在,或往事已成空?世事很難料。

過四分里山之後,仍有山徑可一路通往茅草埔山。後續的山徑,過幾天再來探訪,也順便來整理四分里山的山徑。四分里山既是家山,我當為山友們略盡地主之誼。

旅遊日期:2010.12.21


旅行地圖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


北興宮登山口。


北興宮步道(大嶺古道)。


六角亭。


一路陡上。


南港山鞍部。


南港山稜線縱走東段舊砂岩石階路。


溪谷路段。


農園附近,眺望十八羅漢洞。在此折返。


回程途中一景。


鞍部0.2K木樁。旁有小徑通往四分里山。


路徑清晰,旁有人工栽種草木。


路寬好走。


抵達岔路,左往高壓電塔。右往四分里山,不經過芒草區。


循稜前進,沿途有低矮芒萁。


雜草不多,山徑幽雅。


四分里山基石。


俯瞰南港二0二兵工廠。


回程通過電塔下方,走往鞍部福德宮。沿途路況極佳。


山徑出口。距離鞍部福德宮約十公尺。

相關新聞
台北新店.屈尺古道
台北三峽.白雞山.雞罩山.六寮崙
台北石碇.烏塗溪步道.石碇老街百年石頭厝
台北三峽.鹿窟尖.福元山隘勇線.大豹悲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