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放棄雙戰爭戰略 伊朗中共成頭等目標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1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子純編譯報導)長期以來,美國國防部一直維持著美軍應具備同時打贏兩場常規戰爭的能力。如今,在預算壓力及國際情勢改變的情況下,國防部被迫放棄這一戰略。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Leon Panetta) 在近日宣布了一項大規模戰略的評估結果。該戰略將調動美國軍隊打贏一場大規模的常規戰爭,同時在任何其它可能出現的衝突中,對潛在的敵人進行反擊。此舉用一個新的軍事用語來表達,就是「1+戰略」(one-plus strategy)。

這一消息引起國際極大的關注,但這個轉變究竟有多重要呢?是否會影響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呢?專家們有許多不同看法。部份分析家認為,這個「轉變」沒有多大意義。在他們看來,這個所謂「轉變」實際上等於啥也沒說。

早在2010年,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國防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就談到了這一話題,他說:「多年以來,美國國防規劃和要求的基點就在 於準備同時打贏兩場大規模常規戰爭。」「雖然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這個戰略構想卻一直沒變。現在,國防部的高層認識到,我們必須準備好迎接即將出現的範圍更廣的安全挑戰。」

更重要的是,有分析家指出,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具備同時打贏兩場地面戰爭的能力。也有分析家認為,美國過去也不想同時打兩場地面戰爭。

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的防務專家托哈里森說:「可以說,過去我們一直沒有同時打贏兩場大規模戰爭的能力」,「現在我們只是在調整我們的正式戰略。我們並不打算同時介入兩場大規模戰爭。」

對於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哈里森表示,國防部從來沒有真正在同一時間進行這兩場戰爭。駐伊拉克的美軍數量在2008年達到頂峰,之後開始下降。而在阿富汗,美軍數量在2011年達到最大值。

即便如此,另一些人則認為,宣布這樣的戰略也許並不是一個好主意。畢竟,當美國介入另一衝突的時候,是否會因為真實戰力被看破而招來更多國際壓力呢?

這取決於美國在另一場衝突中是否起到干擾破壞的作用。哈里森說,可以這樣理解這項戰略:「我們要打贏第一場戰爭,同時我們要對第二個敵人進行長期的干擾和破壞,從而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來完成第一場戰爭,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從容開始第二場戰爭。」

哈里森指出,美軍的地面部隊能比其它軍種進行更快速的重新集結。「相比之下,你可以更快的增加陸軍的規模,而對於空軍和海軍,則需要更多的時間。」

以中共和伊朗為例,許多人認為這兩個國家可能對美國構成潛在威脅。就國防部目前的想法,不大可能在同一時間對這兩個國家作戰。而且,可以說與中共作戰也不需要地面部隊參戰。在任何情況下,美國將根據每一個潛在敵人的戰爭能力,進行相應的軍事反擊。

對於伊朗,哈里森說:「戰爭開始時可能規模並不大。」伊朗沒有先進的防空系統,甚至「幾乎沒有空軍可言。」 哈里森推測,這意味著進入伊朗比進入中共所受到的威脅要小得多。

這就是說,發動任何戰爭前,需要首先對戰爭的風險做出估計,對那些難以預料的事情做出預測。哈里森說,伊朗「可以通過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恐怖組織進行報復。」這些恐怖組織可能會攻擊利比亞,並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製造不穩定因素。他們還可以通過放水雷來封閉霍姆斯海峽(Strait of Hormuz)。「如果他們這麼做,就意味著戰事升級。我們有可能進入並占領霍姆斯海峽沿岸。我們將派地 面部隊進入伊朗並完成伊朗的政權更替。」

另一方面,哈里森說,對於中共這樣的國家,由於它具有先進的軍事能力和巨大的資源和人力,這就要求美國 主要是對中共進行遠程攻擊。「我認為我們會盡量避免派遣地面部隊或采取類似的行動。我們將主要采取空中和海上打擊,與中共打仗將不會涉及到推翻當前政府和進行占領」。

這意味著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將依賴遠程轟炸機和隱形飛機作戰,因為它們可以逃避中方先進武器系統的監測。 在這種情況下,「它也許最終會成為一場持久的戰爭,我認為任何一方都無法速勝。」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傳布希決定二○○四以前部署飛彈防禦系統
美國擬在亞太區建立小規模更機動軍事武力
美國防報告揭櫫因應長期反恐戰策略
最新全球最佳大學排名 美國大學囊括前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