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兒童培育中心歡慶40周年

早期功臣譚醫生夫婦談當年往事 美國政府一次撥款500萬元美金而建立

人氣 28

【大紀元2012年10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馬有志舊金山採訪報導)週五(10月12日)下午,在舊金山警察局舞獅團的隆隆鼓聲和熱鬧開場後,華埠兒童培育中心在舊金山華埠沙加緬度街720號三樓舉行的慶祝40周年活動在喜慶的氣氛展開。舊金山市長代表Joaquin Torres在會上宣佈今年10月12日為「兒童培育中心日」。加州華裔參議員余胤良(Leland Yee)和市議員邱信福(David Chiu)到場支持並致辭。

服務中心已經有37年的行政主任林鳳嬌(Nancy Lim-Yee)表示,1971年,因為華埠沒有一個雙語兒童心理輔導設施,當時知名心理醫生Sanford Tom、社工Linda Wang向聯邦政府提交提案,建議在華埠設立雙語兒童心理治療或輔導服務。1972年,即成立了華埠兒童培育中心。

[[1]]

圖:華埠兒童培育中心歡慶40周年場面。華埠兒童培育中心行政主任林鳳嬌(中)((攝影:馬有志/大紀元)

[[3]]

圖:市議員邱信福代表舊金山市議會為兒童培育中心頒發了褒獎。(攝影:馬有志/大紀元)

有功於創立兒童培育中心的知名心理醫生譚兆成(Sanford Tom)表示,當時,全美國沒有一個雙語兒童心理輔導設施,他是灣區唯一的一位能說廣東話的兒童心理醫生。所以,當之無愧、把建立兒童培育中心的責任擔了起來。譚醫生說,可謂「時勢造英雄」,那時沒有多想就去做了。而且,一切順利,短短幾天時間就把給美國政府的提案就寫好了。

今年82歲的譚醫生說,在兒童培育中心的提案、建立的過程中,有幸遇到了當時任委員會成員的太太。他說,「她是我初期一起打拼的戰友。」

譚太太說,開始的計劃是建立一個托兒所、和家長培訓交流的場所,讓兒童和家長來到這裡。同時,在兒童培育中心建立一個兒童心理醫生專家團隊,在這些兒童中間,發現可能有問題的對象,給予輔導和心理醫療服務。這是一個相當有獨特創意、能夠解除中國人對於兒童心理服務有成見的構想,「美國政府不久一下就撥款500萬元美金,建造了今年40周歲的兒童培育中心。當時我們都高興的不得了!」

加州華裔參議員余胤良為兒童培育中心頒發了褒?。他在致詞中說,自己在1977年剛開始作為心理醫生這個職業,就是從兒童培育中心開始的,是兒童培育中心把他從一個學生培育成為今天的他,一個社區的心理醫生。余胤良讚揚兒童培育中心是一個關注文化背景、雙語服務社區的典範機構。

市議員邱信福代表舊金山市議會為兒童培育中心頒發了褒?。他說,兒童培育中心是社區的英雄,為社區做出了重大貢獻。他說,在這裡的華埠的小孩是這裡社區的未來,你們中將有不少未來的公司主管、或者擔起像我這樣的職位,甚至舊金山市長的位子。你們准備好了嗎?而兒童培育中心正在照顧和幫助你們成功。

行政主任林鳳嬌表示,一般中國家長對於心理治療有一定保留。但是,移民的兒童會有相當大的文化和語言的壓力,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許多問題及時發現和調理都能夠解決。

她表示,當小孩出現不安心學業、無緣無故不高興、無緣無故焦慮或抑鬱、喜歡離群獨處等心理上的問題時,要及早與兒童培育中心聯路。

林鳳嬌表示,兒童培育中心是美國政府機構,而且許多服務都是為低收入家庭免費服務的。中心為18歲一下兒童、青少年服務,但是大部分來這裡的兒童是9歲至13歲,有66%的兒童是男孩。

機構簡介:

提供個人和家庭心理治療,心理測驗。學前及學生年齡時期的心理治療,集體治療,醫藥評估及指導跟進。培育幼兒,兒童智力發育障礙咨詢,校內診所服務,及其教師,醫生及社區機構相互溝通合作,家長講座等。

所提供服務: 虐待兒童事件咨詢及防止輔導 – 兒童服務及托兒轉介 / 托兒計劃 – 兒童服務:特殊兒童服務 – 心理健康咨詢及輔導服務 – 家長教育 – 藉家訪,課室及托兒中心將教育模式灌輸給家長 – 特殊需要及關注等。

所用語言: 柬埔寨語 – 廣東話 – 日本語 – 國語 – 越語
辦公時間: 9:00 AM – 5:00 PM; 電話:415-392-4453。

(責任編輯:陳瑋臻)

相關新聞
《蠶食美國》製片人加州演講(上): 共產主義者是什麼?
聖荷西教會舉辦講座:共產主義如何蠶食美國?
金山灣區FASCA舉辦新生培訓成果展
灣區數百民眾卡車集會遊行支持川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