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習李有限改革或為中國根本性變革播種

人氣 1

【大紀元2012年10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金融時報》10月16日報導說,面對著暮氣沉沉的經濟表現,釣魚島爭端點燃中國動盪和薄熙來醜聞,在十八大權力交接時期,維持社會穩定將是共產黨的首要任務。不過,習李的「被動改革」或為中國根本性變革播下種子。

文章認為,儘管圍繞新領導層缺乏透明度和不確定性,激進的國內政策的改變不太可能。隨著中共準備在11月8日十八大進行十年一次的權力交接,外界關注中國面臨著一系列關鍵的國內挑戰。

目前,除了習近平和李克強,新常委的多數成員還沒有確定。

有限的改革政策

過去十年快速和失去控制的經濟增長導致中國不平穩的發展,擴大的貧富差距,匱乏的社會福利,猖獗的腐敗和不可持續的城市化進程。儘管存在這些迫在眉睫的社會經濟問題和高漲的社會不滿,新領導層似乎在未來十年將只會採取有限的改革政策,來鞏固政治合法性和保持政權穩定。

報導說,本月發佈的審查爭議性「勞教制度」的計劃是政府消除公眾不滿的試探性行動。勞教制度允許不經過審判而關押。

新領導層可能將對過時的戶口制度作出根本性的改變。這個制度拒絕給予農民工社會福利和在城市受教育機會。如果這項改革發生,他們將在某種程度舒緩農民工受到的社會經濟限制。因此長期來說,外國企業可能比較少受到因為勞工市場動盪導致的干擾。

雖然如此,勞工標準和社會福利的改善將只能逐步發生。中期來說,隨著農民工的社會經濟期望升高,政府和外國企業可能將面臨持續的勞工動盪風險。

數字通訊快速發展 官員重大腐敗案曝光

報導說,在權力交接時期,北京可能將採取非常謹慎的方式來處理潛在的社會動盪,同時對著名活動家和異議人士保持嚴密控制。因為實際的權力交接將直到2013年三月份才會發生,逐步的過渡將給予新領導層足夠的時間來熟悉他們的新職責,同時允許宣傳機構製造一個正面的公共形象。

但是,近年數字通訊快速的發展使得公眾能夠監督和審議共產黨官員的活動,導致幾個重大腐敗案件的曝光。

這些案件加上上述的社會經濟問題,嚴重的損害了共產黨在群眾當中的信譽。

共產黨政治合法性受挑戰

報導說,儘管採取強大的反腐敗行動,腐敗仍然是對政權穩定的最大威脅。針對薄熙來事件,溫家寶總理在2012年四月承認,如果共產黨不能遏制猖獗的腐敗,這可能將嚴重削弱共產黨的政治合法性。

由於問題的嚴重性,新領導層將採取更嚴厲的姿態打擊腐敗行為,並將在十八大上宣佈新的反腐敗措施。但是,由於缺乏獨立反腐敗機構,和缺乏民主選舉,中國官員僅僅對共產黨負責。因此,這些強硬方法的有效性將受到限制,除非進行結構性改革。

新領導層將調整經濟結構

報導說,歐洲和美國持續的經濟不確定顯著削弱了中國出口需求。在過去兩年,出口下降把GDP增長彈壓0.5%。雖然國外貿易在中期來說仍然將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但是隨著習近平帶領下的新領導層繼續調整經濟結構,把經濟從貿易投資導向轉變成消費導向型市場,長期來說出口的影響力可能將下降。

雖然如此,2012年九月份價值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項目獲得批准,說明只要外部需求壓力持續,投資刺激政策將繼續。隨著新的建設項目在未來數年展開,公共投資仍然將佔據經濟的主導地位,在未來三年將佔據GDP的40%。

此外,政府進一步向內陸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將給外國企業創造新的商業機會,特別是在建築,零售和服務業。

習李被動改革 或為根本性變革播下種子

報導說,雖然新領導層不太可能展開任何顯著的結構性政治改革,但是未來十年為因應日益嚴重的國內挑戰而推出的被動改革,將給習李時代之後中國的根本性變革播下種子。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中國留學生十八大前致胡錦濤習近平公開信
十八大前夕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入京 習近平佈局顯現
【新紀元】胡錦濤習近平十八大班底勢力結構
十八大前廣東再釋政改信號 曾獲習近平批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