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金湧入美國 加州成門戶

海外投資夾雜政局不穩外逃 中資海外投資失敗多 日本80年代教訓慘重

【大紀元2012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曹景哲綜合報導)導言:最近的研究報告稱,加州越來越受到中國投資者的重視,有望成為中國對美投資門戶。中共十八大面臨交接班,自薄熙來倒臺後引發的中共政局動蕩令官員與富商們深具危機感。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僅第二季就外流資金近千億美元。大把大把的海外投資並不保證一定會有相應的收益,80年代的日本海外投資浪潮就以失敗告終。中資企業海外投資失誤導致巨額虧損的案例屢見不鮮,另外,中國企業在近年來收購海外企業的失敗率也名列全球之首。

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發佈的最新報告說,加州這個黃金州已經越來越受到中國投資者的青睞。統計顯示,中國投資者在加州的投資已經大大超過了在其它州的投資。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加州強大的高科技產業對投資者所展示的吸引力。據此,亞洲協會樂觀地認為,在未來十年內,加州有望成為中國對美國投資的最重要門戶。

這對苦苦掙扎的加州來說可能算是個好消息。近年來,加州所面臨的財政預算緊張和失業率高啟的局面比美國大多數州都要糟糕。今年夏季,更令債券投資者震驚的是,加州已有三個城市申請了破產。

圖:舊金山灣中的金銀島。(Getty Images)

雖然中國的投資者並不一定能將加州從金融危機中完全拯救出來,但亞洲協會的報告還是強調了這方面潛在的可能性,以及加州需要外來投資資金的迫切性。

據亞洲協會研究員丹尼爾‧羅森(Daniel Rosen)和蒂洛‧漢尼門(Thilo Hanemann)的分析研究,在未來10年裡,加州可能會吸引10億到600億美元的中國投資。自2000年以來,中國投資方在加州的投資中,與南加州達成的交易最多,為69筆交易,投資總額為6.14億美元。其次是舊金山灣區和矽谷(南灣)地區。

中國投資者所以會在加州加大投資力度,其原因可歸納如下:其一,相比於其它州,居住在加州的美籍華人最多。其次,加州是美國最大的經濟實體,因此海外投資者會把加州認作是一個投資進軍美國的重要入口。更特別的是,加州是美國最大的高科技公司聚集區,是許多中國的民營企業進行投資的首選。

中資更愛房地產投資

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AssociationofRealtors,NAR)的數據,2010年外國人共在美國購買了價值820億美元的房產,比2009年的660億美元有了大幅提升。從2011年3月-2012年3月,外國人共投入825億美元購買美國房產,比前一年度同期增長24%。與此同時,外國人購買的房產金額佔美國房屋銷售總金額的8.9%。在所有外國買主當中,55%來自以下五個國家︰加拿大、中國、墨西哥、印度和英國。其中,加拿大買家佔外國人在美買房金額的24%,排在首位。中國買家則以佔11%的比例位居第二。

美國建築商萊納公司(Lennar Corp)正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談判,將借入17億美元,以啟動位於舊金山的2個擱置已久的房地產項目,開發兩個轉為民用的前海軍基地——金銀島(Treasure Island)和獵人角船廠(Hunters Point Shipyard)。此項目包括2萬套新房、一個新的體育場館、幾百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和商業設施。

金銀島是用建造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Bay Bridge)時所挖出的泥土建造而成,1939年建成。曾舉辦過1939年GGIE世界博覽會,此後一直是美國海軍的軍事基地,直到2010年移交給舊金山市。

政局不穩外逃加緊 二季流出近千億

中國外匯管理局稱,今年二季度,中國資本和金融項目出現逆差412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入411億美元,同比下降14%,其他投資凈流出944億美元。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下行,中共統計局數字顯示,二季度經濟增速為7.6%,三年來首次跌破8%。一些經濟研究人士稱,實際數字可能低達4%左右。

當前,中國政局面臨交接班,中共十八大按計劃或將於下個月召開,自薄熙來倒臺後引發的中共政局動蕩令官員與富商們深具危機感。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研究發現,每月有超過200億美元的資金從中國國內流出到國外,他預計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累計資本流出達1,828億美元,月均流出203億美元。與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的月均流出141億美元相比,當前的資本外流嚴重程度超過了美國次貸危機的高峰期。

中資海外投資失敗多

中資企業海外投資往往缺乏基本的判斷,投資失誤導致巨額虧損的案例屢見不鮮。另外,據統計,中國企業在近年來收購海外企業的失敗率名列全球之首。

中信泰富2006年開始投資西澳磁鐵礦項目,6年來已經投入78億美元,超出預算2倍還多,然而至今卻顆粒無收,最近又因鐵礦石價格下跌面臨明年是否開採的兩難局面。2008年10月,中信泰富因涉足外匯衍生品投資出現155億港元的巨虧,引起香港證監會的正式調查。

近10年來先後出現了中航油、國儲銅、中國遠洋、中國中鐵等投資國際金融市場衍生品失敗的案例,它們的虧損動輒以數十億美元計,損失巨大。還有一些中資企業收購時出手闊綽,談回報時則強調「長期收益」,對投資收益率缺乏基本的判斷。

根據國際知名金融數據提供商Dealogic公布的數據,中國企業在2009年跨國收購的失敗率(中資已宣布的跨國交易被撤回、拒絕或任其過期失效的比率)為全球最高﹐達到12%。這一比例在2010年降低至11%,仍為全球最高。

日本海外併購曾拖累本國經濟

不過,在中國資金涌進美國的時候,會讓人回憶起一段往事,那就是日本人曾經在美國的收購熱。1980年「廣場協定」以後,由於日圓的大幅度升值,導致日本猛烈的資金外流。

當時,日本人在洛杉磯掌握了鬧市區幾乎一半的房地產;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國投資來自日本,並且主要集中在飯店、高級住宅等不動產方面。直到現在,日本人依然是夏威夷最大的地主。

但大規模的投資並未帶來相應的收益,據估算,日本上世紀80年代的併購成功率不足30%,過度擴張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失敗的海外併購也成了把拖垮日本經濟的重要原因。

之後,無數的海灘、豪宅、古堡、高爾夫球場現在又紛紛回到了美國人的手裡,現在可能又有了新的主人,比如中國人。三菱後來失去了洛克菲勒中心,而索尼對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的收購則是其歷史上最大敗筆之一。

中國人前往美國購買房地產,最終受益的依然是美國人,美國可以從投資當中獲得流動資金,從而將流動資金運用到其他方面來幫助它的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任一志)

相關新聞
中共資金外流 瞄準英國
台資金外流嚴重 專家:經濟中國化高風險
陸媒:資金外流加速 比2008年金融海嘯更慘
中共風險「前所未有」 2季度資金外流714億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