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諦岡冊封7聖徒 首位美洲印地安人受封

人氣 42

【大紀元2012年10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凱熙綜合報導)天主教教宗本篤16世週日(10月21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廣場(St. Peter’s Square)舉行封聖典禮。教宗今年冊封7人成為天主教新聖徒,其中包括1名首位被封聖的美國女印地安人。

教廷為了對抗西方不斷升高的世俗主義浪潮,以及歐洲和其他地區神職人員犯下多起性侵醜聞的不良影響,將今年定為「信德年」(Year of Faith)。封聖儀式在超過8萬名信眾的見證下,同時於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廣場前,為「信德年」揭開序幕。

此時正逢梵蒂岡於10月7日至28日,舉行世界天主教會議期間,教廷冊封包括多名傳教士在內的7名聖人,旨在藉由這些聖人的事蹟和典範,重振天主教教義。若加上今年冊封的人數,本篤16世自2005年就任教宗以來,已冊封了44名聖徒。

7名新受封的聖人中,有兩人來自北美,其中一人是首位女印第安人黛卡瑰莎(Kateri Tekakwitha);另一人是於19世紀時,在夏威夷照顧麻瘋病患的方濟會修女珂璞(Marianne Cope)。

黛卡瑰莎的父親是莫霍克族(Mohawk)印地安人,母親則是阿岡昆族(Algonquin)人。她出生於1656年,死於1680年,生活在現在的美、加邊界地區。黛卡瑰莎年幼時接受耶穌會的傳教而篤信天主教,她的靈性事蹟廣受信眾推崇,並尊稱她為「莫霍克百合」。已故的教宗若望保祿2世,曾在1980年為她主持宣福禮。

能被測封為天主教聖徒的人,必須展現過兩件以上的顯靈神蹟,並經過教廷多年漫長的嚴格認證程序後,才有資格受封成為聖徒。

黛卡瑰莎最有名的神奇事蹟是於2006年,展示在一名當時年僅5歲的美國印地安男童身上的奇蹟。

當年5歲的芬克波納(Jake Finkbonner)在和玩伴玩籃球時,不慎割傷嘴唇讓噬肉菌侵入體內,引發頭、臉、胸部的壞死性筋膜炎。束手無策的群醫告訴男童父母,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有禱告。芬克波納的家庭和社區民眾,開始熱切的向黛卡瑰莎禱告,並將她的聖物放在芬克波納的腿旁,沒想到垂死的男童病情竟奇蹟似的好轉。芬克波納後來經歷了29次的手術,保住了生命並重建臉部外觀。

今年已經12歲的芬克波納,和他的數百名印地安魯米族鄉親,也一起來到梵蒂岡參與此次的封聖大會。

今年冊封的其他5名聖者分別是:駐馬達加斯加的法國傳教士博西爾(Jacques Berthieu)、十七歲時殉教的菲律賓神學院學生卡龍索德(Pedro Calungsod)、德國女信徒雪芙(Maria Schaeffer)、意大利神父皮耶馬塔(Giovanni Battista Piamarta)和爭取女權的西班牙修女卡門(Maria del Carmen)。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中國與梵蒂岡教廷間的關係再趨於緊張
羅馬教皇授予西班牙聖人最高榮譽
美國天主教會公佈性侵犯神父名單
美國首次指教廷可能有洗錢活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